劉邦感慨萬千,紀信的屍體他們都沒能找回,現如今紀信的墓不過是衣冠塚而已。
“等天幕結束,隨乃公去一趟長陵,去看看咱們這些老夥計!”
“諾!”
【我們再把視線轉向韓信。】
【得了劉邦給的三萬人,韓信的鬥誌越發昂揚,漢三年九月,出發沒多久的韓信便攻下了代國。】
【占領了代國的韓信接著又向趙國進發,準備將趙國也收入囊中,但是劉邦那邊正在與項羽對峙,兵力上的差距讓劉邦的處境十分不妙,所以,劉邦在韓信攻打完了代國之後,就趕緊來信將韓信手中的精銳部隊給調走了。】
【韓信能夠被稱為兵仙,作戰能力那是真的很強,手中的精銳部隊都沒有了,如果是其他人,可能就會跟著軍隊一起回去幫劉邦了。】
【但是我們的兵仙大大,顯然是不走尋常路的,精銳走了沒關係,韓信覺得自己手中就算隻有剩下的這些兵卒,也足夠攻下趙國。】
【信心滿滿的韓信在與趙國的對戰中,還引出了一個很出名的成語和戰役,這便是背水一戰。】
【韓信和張耳帶著幾萬兵馬,準備從東邊的井陘進攻趙國。】
【趙王趙歇和代王陳餘得知之後,陳兵二十萬在井陘與漢軍對峙。】
【趙歇和陳餘手下的謀士李左車在仔細的看過地形圖之後,認為韓信選的這個地方實在是太好了!】
【井陘狹小,不利於糧車等大型輜重通行,並且這條小小的道路,還是當時的漢軍唯一的補給通道。】
【韓信遠道而來,糧草必然準備不充足,若是在此時阻斷了井陘口,那就是截斷了漢軍的補給和支援。】
【李左車認為,韓信雖然用兵如神,但是沒有糧草和支援,就算是韓信,也會選擇退走!】
【他們若是再對韓信主動進攻,徹底消滅韓信的部隊也是有可能的。】
【李左車提出建議的時候自信滿滿,滿心以為,自己這麼好的建議一定會被采納。】
【但很可惜,很多時候,失敗可能不是因為沒有人想到更好的辦法,而是因為有方法,但是上位者不用。】
【李左車同樣遇見了這樣的問題。】
【趙國大將陳餘對李左車的建議嗤之以鼻,陳餘是一個正直的有點過了頭的人,他自認為自己起兵反秦,是正義之師,不能接受一些“陰謀詭計”。】
【李左車的這個建議,在陳餘看來,就是旁門左道。】
【本來趙軍的數量就是漢軍的好幾倍,若是再用上這等計謀,就算是贏了,陳餘也會覺得自己在欺負人,所以堅持與漢軍正麵作戰。】
【韓信當然也知道井陘口的重要性,原本他還有點擔憂趙軍會不會截斷井陘口,在腦中模擬種種作戰方法以獲取此戰的勝利。】
【聽聞陳餘沒有采納李左車的建議,韓信和張耳大喜過望。】
【韓信直接命人在井陘口安營紮寨,親自把守要塞,但是這一戰的兵力差距還是有點過大了,韓信手中的精銳又被劉邦要走了,這一戰想要獲勝,還是得靠韓信的戰術。】
【韓信到了深夜還在布置戰術,趙國的二十萬大軍已經接近井陘口,即將發起進攻。】
【韓信讓一小部分軍隊排成一列,背靠井陘唯一的一條小河站立,然後又派了兩千輕騎兵拿上漢軍的旗幟,繞遠路悄悄出去,埋伏在趙營附近。】
【趙歇和陳餘見到韓信的這般布置,撫掌大笑,他們覺得韓信大概是昏了頭了,軍隊背對河水,麵向趙軍,如果雙方打起來,那麼漢軍連退路都沒有!】
【趙王趙歇認定了韓信這次犯了兵家大忌,此戰,漢軍必敗,趙軍必勝!】
【漢趙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