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原本是徐壽輝的手下,其實要說稱帝,第一個完成這項壯舉的人不是韓林兒,而是徐壽輝。】
【至正十一年的時候,徐壽輝在剛剛舉起反旗不久,就已經稱帝,國號天完,年號治平,建都蘄水。】
【那為什麼元軍會把稱帝韓林兒看作生死大敵,而同樣稱帝的徐壽輝,反而沒有那麼受到元朝的重視呢?】
【那是因為早在至正十三年的時候,徐壽輝領導的起義軍就已經被元軍擊敗,就連自己的國都蘄水都丟了。】
【這樣的喪家之犬,顯然不能引起元軍的興趣。】
【至正十六年,東躲西藏了三年的天完政權終於再次積蓄了力量,將國都遷移到了漢陽。】
【隻是,這麼長時間的衰敗,讓這支起義軍的領導人徐壽輝備受詬病和懷疑,他手下的人也漸漸生了異心,徐壽輝還偏偏沒法掌控。】
【徐壽輝早就被他的丞相倪文俊架空了,成為了一個坐在帝位上的傀儡。】
【遷都其實也是倪文俊的意思,徐壽輝根本就不想在漢陽建立都城!】
【倪文俊雖然有著丞相的官職,卻並不是個文臣,他漁民出身,也是徐壽輝起義之時最重要的大將軍。】
【彆看徐壽輝被架空了,但能夠成為起義軍領頭人本身就是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徐壽輝後來,也一直都在跟倪文俊暗中抗爭。】
【陳友諒原本是倪文俊手下的一員大將,但是陳友諒跟倪文俊不同,倪文俊目光短淺,貪圖富貴,但陳友諒性格剛硬,敏感多疑,且野心極大。】
【他並不願意像倪文俊這般偏安一隅,而是想要稱王稱帝,做天下共主。】
【陳友諒表麵上安分,但實際上一路攻城掠地,積蓄力量。】
【元朝為了能夠儘快的安撫這麼多的起義軍,一向都是采用招安和戰爭兩種手段。】
【貪圖富貴的倪文俊對元朝的賞賜動了心,便想帶領著徐壽輝的軍隊投降,好去元朝享受富貴。】
【這個想法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性格剛強的陳友諒更是第一時間把倪文俊的名字寫在了自己的必殺名單上。】
【至正十七年,陳友諒尋到了機會,直接把倪文俊殺了,徐壽輝本想趁機反抗,重新奪回自己的權力,但是陳友諒比倪文俊還要難對付,徐壽輝的行動失敗了,天完政權落入了陳友諒手中,並開始急速發展壯大。】
【至正十九年,徐壽輝想要遷都龍興,趁機與陳友諒奪權,沒想到陳友諒技高一籌,在江州挾持了徐壽輝。】
【陳友諒以江州為都城,自立為漢王,總攬天完大權。】
{啊啊啊啊,劉伯溫大大!}
{原來劉伯溫是老朱自己派人去請的!我好以為這位也是跟之前的李善長和朱升一樣,是自己找過來的呢!}
{劉基很厲害,但朱元璋的勢力鼎盛之時,劉基的年齡已經很大了,都已經是當過官退休的人了!}
{你確定是因為年齡大了,而不是厭倦了官場自己跑路了?}
{剛剛查了一下,劉伯溫比朱元璋大十七歲!}
{劉伯溫在官場上也是被人排擠的,他不想再受這種氣,所以辭職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