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曬鹽,對於古人來說,真的白撿沒有任何區彆!
怎麼辦啊!難道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楚國和齊國大把大把的曬鹽嗎?
白起和範雎也沒辦法,畢竟,這種法子隻有沿海地區才能使用,他們秦國沒有這樣的條件啊!
“王上,為了秦國的百姓,我們既然弄不到海鹽,那便隻能想辦法去找其他三種鹽!”白起回答道。
範雎也勸道:“是啊,聽天幕上的意思,我們的鹽應該有很多才是。既然後世的海鹽大部分都不是拿來吃的,那麼也就是說,其他三種鹽的產量,也已經足夠後世十四億人口的消耗,這樣看來,這些鹽的數量,也一定少不了!”
嬴稷這才停止哭嚎。
“嗯,加緊訓練兵馬,鹽是讓人身體強壯的必需品,寡人怕其他國家得了這麼多的鹽,會發動戰爭,一定要做好防禦!”
“唯!”
秦國嚴陣以待,隻是沒想到,其他國家的探子傳回的消息,卻讓嬴稷等人覺得自家能夠一統中原,實在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因為,齊國和楚國雖然進行了曬鹽,曬鹽的產量也的確不低,但是齊國和楚國的黔首們手中,卻並沒有多出很多的鹽!
原來是各國的貴族們將鹽藏起來了!
鹽可是個好東西啊!就算是多了這麼多的鹽,他們覺得鹽的價格也沒必要往下降。
鹽要是一下子泛濫成災了,那他們還怎麼從這群賤民的手中榨取錢財!
【言歸正傳,說完了鹽,我們接著說明太祖朱元璋的為君政策。】
【我們之前的時候說完了關於農業方麵的相關政策,現在我們接著來說一說他的經濟政策。】
【農業的快速恢複和發展,促進了明朝手工業和商業的快速發展。】
【這些政策讓明朝百姓們很快的安穩下來,穩固了大明的統治。】
【老朱同樣進行了貨幣的改革。】
【對於貨幣的演變來說,秦漢時期都是使用銅錢居多,金銀雖然是貴重金屬,但是並不是主要的流通貨幣。】
【等到了宋朝,讀書人的數量快速增長,導致學習所需的筆墨紙硯的改進迭代也在加快,更加輕便易攜帶的紙幣——交子應運而生。】
【但是紙幣其實本身並沒有任何的價值,它能夠成為貨幣的唯一原因便是統治者或者錢莊還算是有說服力,能夠得到人們的信任。】
【明朝時期,朱元璋同樣看到了紙幣的好處,所以在洪武七年的時候,設立的一個新的機構,名為寶鈔提舉司,專門負責印製明朝特有的紙幣——寶鈔。】
【大明的貨幣改革進行的很順利,大概是朱元璋比較有個人威懾力,百姓們很容易的就接受了他們要使用一種新貨幣。】
【大明的寶鈔主要有六種麵值,分為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和一貫。】
【寶鈔作為紙幣,實際上是有著真實在錢莊兌換真金白銀的能力的。】
【一千貫的寶鈔就相當於銅錢一千文,能夠兌換一兩白銀或者是四分之一兩黃金。】
【這種名叫“大明通行寶鈔”的紙幣,成為了大明朝發行的唯一一種正統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