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朝代的皇帝也覺得要求糧食出發時和清點時分毫不差這件事實在是過於離譜,隻有還沒被天幕提起的昏君們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高興。
是啊,糧食在路上確實會有損耗,但是他們也可以當作不知情,就是要求這些運糧的人運到時必須要分毫不差啊!
這樣一來,這些運糧的人不僅要自己準備路上的乾糧,一旦運輸途中糧食出了點什麼問題,他們還得補上!!
嘿嘿,這樣的話,自己的稅收就怎麼都不會少了!
【朱元璋的擔憂有沒有道理呢?有,但是實際上,真的能有人能利用這一本空白的賬冊達成貪汙的目的嗎?】
【老實說,很有難度。】
【當時空印一案在明朝引起了軒然大波,涉案者眾多,湖廣按察使僉事鄭士元就因此案受到了牽連,被抓進了大牢。】
【鄭士元出獄後,他的弟弟鄭士利給明太祖朱元璋上了一份奏折。】
【這份奏折中說了好幾件事,其中就有對空印一事的詳細說明和辯解。】
【因為鄭士元的原因,鄭士利對空印也不陌生,對其中的細節也都很是了解,在他看來,這本空白賬冊,並不會造成朱元璋認為的嚴重後果。】
【空印賬冊的製作其實非常的嚴謹,最重要的防盜方法就是這本賬冊上加蓋的騎縫印。】
【友友們對騎縫印可能比較陌生,因為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用不到這種嚴格保密防盜的印章蓋法的。】
【騎縫印其實就是在整本賬冊的側邊上加蓋印章,蓋印時要將賬冊一張張的疊放,保證每一頁上都要有印章的一小部分。】
【這樣,隻有全部的紙張都在,才能完整的重現騎縫印!】
【基於這一點,除非這個貪汙的官員有通天的本事,能夠將一整本空白賬冊全部做成假賬,否則的話,單獨拿出去一兩頁,根本就不會有什麼影響,因為若是騎縫印被破壞,驗收的官員一眼便能看出這本賬冊被動了手腳。】
【有友友們可能要有疑惑了,為什麼不能有人把一整本賬冊都拿走做假賬呢?】
【這是因為明朝的稅收是一級一級的層層上報的。】
【地方官員要先將糧食運送到府,然後由一府的官員清點驗收後,再由府的運糧官運往省級,省級清點之後才能運往戶部。】
【除非這個官員有通天的本事,能夠打通上下所有的關竅,否則是根本不可能貪汙到的。】
【這樣一來,如果路上出現了異常的損耗,在賬冊上也會表現得很明顯。】
【鄭士利認為,這種做法不過是權宜之計,並且由來已久,本朝的法律對這種情況也沒有明文規定,大家不知道不能這麼做,以此治罪,會讓人們心中不服。】
【更何況能夠經手空印這種要緊事的官員,肯定都是身處要職,這種人都是經過多年才能培育出的精英官員,都是短時間內的不可再生資源,若是要治罪,那這些崗位上一定會出現空缺,從而影響大明的正常運轉。】
【這樣一來,反而會對大明造成重大的損失。】
【鄭士利的話其實也是很在理的,奈何朱元璋就是不聽啊!】
【這一封上書,把原本已經有些平息的空印案再度推上了風口浪尖。】
【這封奏折完全是出於鄭士利對明朝的忠心,才會出現在朱元璋的麵前,隻可惜在這件事中,朱元璋隻顧著自己的憤怒和對於貪官的厭惡,絲毫沒有思考鄭士利的話是不是有道理。】
【在老朱看來,鄭士利就是在為空印涉案的官員脫罪,幕後一定有人指使!】
【此事並沒有幕後主使,老朱卻偏要找個幕後黑手出來,最終當然是沒能如願,鄭士利因此被流放,空印案中的其他官員不止沒有被赦免,就連本來已經無罪釋放的鄭士元也再次被抓起來流放了。】
{所以說,這個空印案,完全就是憑借著老朱的想象來的?}
{也不能這麼說吧,至少還是表現了老朱治理貪腐的決心的!}
{其實就是像鄭士利說的那樣,就算是空印賬冊,想要貪汙也沒這麼容易,所以這種做法盛行了很長時間,期間並沒有發生任何的貪汙情況。}
{這些官員都是無辜的?}
{空印確實不符合做賬的要求,也確實有很多的官員貪腐了,但是因為空印賬冊貪汙的,還真沒有。}
{無語了,老朱這麼言之鑿鑿的,我還以為這個空印賬冊早就成了官員們欺上瞞下、貪贓枉法的重要道具了呢,結果你跟我說貪汙完全跟這個破賬冊沒關係?}
{這個其實是因為,即便現在不發生,以後難保也不會發生用空印賬冊貪汙的事情,所以老朱這麼做,是為了防範於未然。}
{明初的時候,貪腐的情況就已經很嚴重了,空印案更像是一種威懾。}
{也就是說,也有很多的清官本來什麼事都沒乾,就是因為不想費第二遍事兒,結果就被流放或者直接被殺了?}
{從結果來看,確實是這樣的!}
{老朱相當於是通過這個案子,把這個可能貪汙的漏洞給補上了。}
彆說天幕上這些發彈幕的後人覺得離譜了,就連曆朝曆代的皇帝和官員們都被整無語了。
他們看這位明太祖一下子發作了這麼多的人,還以為這些人都是通過這本空白政策從中貪汙牟利的人,沒想到所有的涉案人員,都隻是因為有這個可能?
秦始皇嬴政猛地站了起來,他倒不是因為這個空印案,完全就是因為看到了騎縫印。
“彩!這個騎縫印,果然如天幕所說一般,是保證書頁不缺失的利器!”
他們大秦原來使用的是竹簡,想要仿造竹簡還是挺容易的,他們為了防止重要的文件丟失,上奏的折子之類的都是使用特殊工藝和特殊材質製作的竹簡。
現如今,天幕給出了更好用的紙,同時,如何防偽和防丟失的問題也困擾了大秦的君臣許久了,紙張輕薄,記錄著重要信息的紙張被人抽走一兩張,他們也看不出來啊!
正因為如此,明明紙張已經被製造出來許久了,但重要的文件和訊息,還是要被人專門刻錄在竹簡上封存,生怕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