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便是兩位最偉大詩人的相遇了。】
【天寶三載夏,李白在東都洛陽,見到了尚且年少的杜甫。】
【李白已經是名揚全大唐的詩人,而杜甫雖然風華正茂,但是卻也一事無成。】
【李白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名聲而輕視杜甫,杜甫也並沒有因為李白的名聲而仰視李白,兩人雖然相差十一歲,卻是以平輩相交。】
【兩人同遊洛陽,飲酒作詩,好不快活。】
【分彆時,兩人還相約來年的秋天同遊梁宋,相攜在梁宋訪道求仙。】
【這年秋天,兩人來到了梁宋,在此地作詩寫賦、借詩抒懷、評古論今。】
【兩人的旅程還插進了第三個人,這便是詩人高適。】
【此時的高適也還沒有當官,三人雖各有理想,但是匡扶社稷的心意卻是相同。】
【三人一見如故,暢談天下大勢,在宮中做過天子近臣的李白,更是對大唐的未來感到憂慮,因為他已經隱隱感覺到了大唐的危機和天子的懈怠。】
【隻是麵對這樣的情況,李白卻也無能為力,隻能與自己的好友逞些口舌之快。】
【他們前往王屋山的陽台觀尋訪得道高人司馬承禎,隻可惜,等三人到時,司馬承禎早已仙逝。】
【李白在陽台觀看到了司馬承禎遺留的畫像,一時間感慨萬分,留下了四言詩《上陽台帖》。】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十八日,上陽台書,太白。】
【注意,重點來了,這篇《上陽台帖》,不僅是詩,更是李白親筆所書的書法作品!】
【沒錯,這就是我們現存的唯一一幅李白真跡!!】
【這幅作品現在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喲!】
{李白和杜甫終於遇見了!}
{杜甫也喜歡到處玩兒!}
{隻有年輕時候的杜甫才是真的到處玩兒,後來的杜甫那是被迫到處流亡!}
{兩人中間插了個第三者——高適!}
{高適也是在到處遊曆嗎?我怎麼覺得大唐的這些人都好閒!}
{李白杜甫和高適,三個人家中都有錢能夠支撐他們到處遊曆,而且古人信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到處遊曆也是一種學習!}
{大唐是不是人均信道啊!}
{因為唐玄宗喜愛道教,所以上行下效,不過道士看起來就是比和尚好看!}
{和尚:用得著的時候叫人家高僧,用不著就是禿驢!!}
{原來李白還有真跡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