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時期。
很多百姓不識字,但是有了唐欣欣的講解,他們就對這次的改革內容清楚多了。
想到以後就有機會減輕徭役和賦稅,這些百姓們都高興的不能自已。
“孩他爹!咱們以後是不是就能少交點稅了?這樣,咱們家小虎就能多吃點了!”
“沒錯沒錯!哎呀,官家還是想著我們的,我們的好日子終於要來了!”
“我們村的人少,不如想想,跟那個村子合並比較好!”
這種話語層出不窮,相對於這些人的高興,那些識得一些字的人們反而是沉默不語。
“喂!你們家想跟哪個村子合並啊!”
一個婦女問了問旁邊的人家。
那戶人家的男人是略讀過幾本書的,聽的懂唐欣欣的話。
他的妻子在一旁問他為什麼不高興,他小聲的回答:“這其實並沒有什麼可高興的!”
“為什麼?不是說要減輕徭役和賦稅嗎?”
“你沒聽見欣欣小姑娘說的話嗎?”
“聽見了啊,有什麼問題嗎?”
“是啊,有什麼問題嗎?”
在不知不覺間,周圍人竟然都停下了歡呼,豎起耳朵聽著這夫妻二人說話。
村長拿出煙袋嗅了嗅,把這個男人叫到了自己身邊。
“吳二小子,說說你的看法吧!”
畢竟是村裡為數不多讀過書的,聽聽他的意見吧!
男人說道:“欣欣小姑娘的意思很簡單,範相公說要合並村落,然後就可以減輕賦稅,可是這怎麼可能呢?朝廷需要的賦稅總數是固定的,比如一個村子十戶人家,這戶村子要出十兩銀子,那麼一戶人家的賦稅就是一兩。”
“這個我們知道!”大家夥紛紛附和,這麼簡單的算術他們還是能算的明白的!
“但如果一個村子隻有五戶人家,他們也要出十兩賦稅,那一戶人家就是二兩,相比較我們,他們的賦稅更重,現在的問題是,合並後,我們是按照一個村子交,還是兩個村子交!”
村民們不理解,為什麼要糾結這個,既然已經合並了,當然要按照一個村子的標準交啊!
這樣一來,十兩銀子的賦稅就是十五戶人家分攤嘛!
確實是要少出很多呢!
他們覺得很滿意!
“當然是一個村子啊!”
“可是這樣一來,朝廷就會少收一個村子的賦稅,咱們大宋這麼多村子,朝廷那邊會少很多錢的!”
吳姓男子解釋道:“朝廷需要的錢都是有數的,一下子減少這麼多,會影響朝廷運轉的,朝廷為了填補這方麵的空缺,肯定會從彆的地方將這些錢再找補回來,我們要交的稅可能會變得更多!”
村民們終於聽明白了,要真是這樣,還真的不如不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