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你看看範仲淹的這些改革的措施,咱們現在能不能用上!既然從現在就錯了,那就現在開始實行這些新政!”
趙匡胤喘著粗氣,猛地一拍桌子:“我們大宋,可不是那等睜眼瞎,做錯了就要改正!”
“謹遵聖意!”
北宋的大臣們都站出來表態。
趙匡胤時期的北宋剛剛立國沒多久,朝中的臣子們多的是當初跟隨趙匡胤成事的忠勇之人。
他們還沒有享受到特權帶來的快感,卻先一步從天幕上感受到了大宋滅國痛楚。
此時說改革,不,或者說重新製定某些政策,他們反而沒有這麼抵觸。
在他們心中,大宋的利益高於一切!
【慶曆新政實行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並不是一點效果都沒有起到的。】
【慶曆新政的改革力度十分有限,在推行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但是它對於革除北宋朝廷的弊病、清明政治還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新政實施期間,很大一批碌碌無為的官員都被看政績升遷的提拔製度淘汰,很多務實能乾的官吏,也都得到了提拔。】
【新政失敗後,這些淘汰的官員也沒能重回官場,這些被提拔的官員也基本上大部分沒再被貶官。】
【官員的業務能力上去了,官員的人數也少了,自然行政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實施新政後,百姓們的生活也有了改善,告急的財政情況也得到了緩解。】
【新政雖然被宋仁宗下旨全麵廢除,但是一些已經實行運轉的政策,也並沒有被改回去,仍舊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尤其是範仲淹提出的重建太學和在各州縣建立州學、縣學的建議,就連守舊派的官員,也沒有一個提出要廢除的。】
【正是因為學校盛行,北宋的能臣才越來越多。】
【“厚農桑”和興修水利工程的政策也一直在實行中,隻不過要求進行充分的調查和設計之後,才能動工建設水利工程,避免盲目行事。】
【這些好政策的正常運轉,不僅改善了北宋的情況,同時也讓北宋的百姓和臣子們看到了改革成功的遠景,看到了北宋複興的希望。】
【正是因為這些積極的影響,才讓北宋的君臣和百姓,有信心再次進行一場規模更加宏大的改革,這便是後來宋神宗時期的王安石變法!】
【慶曆新政的局限性我們之前也已經討論過了,因為新政中“修武備”這一條並沒有被采納,所以北宋冗兵的問題仍舊沒能得到解決。】
【沒有明確的土地政策,再加上守舊派代表的官僚貴族的勝利,也讓北宋的土地兼並問題變得更加嚴重,百姓們生活還是非常的苦難。】
【冗兵問題得不到解決,消耗的軍費日益增加,宋朝的財政還是支撐不住了,隻能再次加重賦稅,搜刮百姓。】
【如此循環往複,沒過多久,靠著新政回了一波血的北宋,又再次陷入了危機之中。】
{我還以為真的全都廢除了呢!就像王安石變法那樣,改革失敗了,那就要讓所有的政策再改回來!}
{王安石變法的時候,革新派和守舊派之間的黨爭越發嚴重,朝臣們之間的鬥爭日趨激烈,已經不是政策正確與否的問題,而是立場問題!}
{慶曆新政實施的時候,雖然也分為革新派和守舊派,但是這個時候臣子們之間的矛盾還沒有後麵那麼尖銳!}
{啊?守舊派把革新派都給鬥沒了,就這還矛盾不夠尖銳?}
{王安石那個時候,已經變成了隻要你不跟我一夥,乾什麼都要反對的地步了!}
{在這些人眼中,改革政策是否有用完全比不過立場問題。}
{原來還是有不少好的政策保留下來了,想來當時範仲淹還是挺高興的吧?}
{要是這些好的政策沒有保留,那北宋可能早就被拖垮了!}
{土地兼並的問題解決不了,北宋最後還是會走上窮途末路的!}
{冗兵啊!北宋重文輕武的情況也很是嚴重,其實就算是按照範仲淹說的恢複府兵製,隻要北宋還實行那種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領兵政策,也不過就是精簡些人數,沒有這麼多的軍費罷了,軍隊的戰鬥力還是不能保證!}
{有點效果就很不錯了,這可是封建社會,封建社會中的官僚地主階級為了自身的利益,是一定會儘全力反對改革的,阻力和難度可想而知!}
{還有朋黨之爭,雖然宋仁宗一朝,革新派和守舊派還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是黨爭問題是真的很嚴重的遺留問題!}
{新政失敗,除了宋仁宗太過急躁的態度之外,朋黨之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可是這個是不可避免地,隻要實行改革,那麼推崇改革的人和阻礙的改革的人必定會對立,朋黨之爭也必定會形成!}
{無解啊!搖頭.jpg}
{範仲淹自身也有問題,範仲淹任用的很多推行新政的官員,都是一些沽名釣譽之輩,隻會泛泛而談,議論多而乾實事的人也少!}
{是的,很多革新派的官員都不是真心的想要擁護新政,隻不過是喜好標新立異罷了。}
{範仲淹任命的很多官員,都是跟他有交往的人,比如說好朋友,同窗之類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守舊派攻擊範仲淹結黨,也確實屬實。}
宋仁宗趙禎提到了嗓子眼的心稍稍回落了一些:原來隻是新政廢除了,但是新政中的條款還在運行著!
那就好啊!
範仲淹也很欣慰,這樣一來,新政也不算是完全的失敗!
看著天幕上的後人們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著新政的影響和弊端,他們也在思考,這其中還有沒有能夠改進的地方。
土地製度看來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一個問題,土地兼並,百姓們手中沒有了田地,活不下去了自然會暴動,這對維護大宋的社會穩定沒什麼好處!
到底應該怎麼抑製土地兼並啊!
他們大宋沒有這個先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