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古建‘工作環境差’是指客觀環境的話,定是不全麵的。
遇到突發狀況而緊急加班、倒班以及階段性隨時待命,嚴格來說也屬於‘工作環境’的範疇。
今夜緊急加班,加班人員:
陸硯、張野、馮小軍,以及主動申請參加的蘇棠。
按照約定,加班有額外補貼。
接著,他在工作日誌上寫道——
加班內容:應對空氣濕度陡然變大而開啟老洋房現場緊急維護措施。
......
“在過去,吸濕材料老匠人用的是竹炭與生石灰,放一個陶罐裡每日攪拌,三天一換。”
傍晚六點的時候雨勢又大了,眼瞅著外麵‘沙沙’的聲音、混響漸強,變為‘嘩嘩’聲。
再一看氣溫,3度!
陸硯終於按捺不住宣發了加班通知。
“現在科技進步了,我們一個矽膠乾燥劑全搞定!”
他說著,以此佐證他們是與時俱進的。
大廳到處鋪著、裹著白色布片保護罩,他們圍一起或站著、或坐著。
對興致盎然的人來說,此刻好不像學生時代的圍爐夜話。
“陸師傅,空氣除濕機不是更好嘛?”
場上沒‘外人’,蘇棠打起自己人的臉毫不留情,仿佛加班就是為了此刻而來。
陸硯不是楊老頭,自然曉得這種物件的效用:
“蘇同學,實戰和理論最大的區彆就是方案落實的可行性,你彆看這老房子挺硬朗的,哪個曉得電路是不是那回事?再說了,每個房間扔一個,多奢侈啊?”
“陸哥,拚兮兮上麵99.9直接拿下,沒那麼貴。”
馮小軍是護花使者,此刻不畏強權跳出來——前提是能確定陸硯不會生氣。
好家夥全是單線腦.
登陸月球是放煙花?有問題就撲上去解決問題,全然不考慮怎麼下來的嗎?
家用除濕和工業除濕功效能一樣?設備一大堆是不是還要整個倉庫?
懶得噴。
對了,目前他們的工具統一放曆史建築保護中心設備托管庫,經濟實惠!
“聽說以前室內點火盆保暖祛濕,可惜現在不讓了。”
買保暖內衣後,張野在晚上又‘活了’過來,不過話裡話外透露著冷意。
沒酒後來加班就是好的,陸硯欣慰想著。
“您猜猜為什麼不讓了?門窗緊閉、點火盆,可不得一氧化碳中毒嗎。”
馮小軍殺瘋了,連自家師父都沒放過。
好,根據鯰魚效應,他會充分激發團隊活力、讓這個晚上不那麼無聊。
門縫滲著絲絲寒氣,四人趕到老洋房閒聊了會,便開始今晚任務。
首先是關鍵指標監測:
盯著老洋房溫差大的地方,避免因熱橋效應導致局部結冰;
再就是構件含水率管控,外牆暫時不管,若木構件含水率增幅過大,則要想辦法強製降下來。
除此外,屋麵天溝是否積水,落水管是否堵塞、凍堵等諸多小事,都需要巡查。
暫定為三小時複核一次。
加班被這樣拉長、且中間空擋很多的情形下,閒聊成了值班的次級旋律。
木地板發出‘吱呀、吱呀’的呻吟,雨勢不減、風頭正盛,牆上的兩道人影漸漸清晰。
“陸師傅,外麵濕度百分之百耶。”
“廢話,下著雨可不就全濕了嘛!”
跟著上閣樓的是蘇棠,燈沒反應,她在後麵打手電。
“你態度能不能好點,自願加班的實習生難道不值得優待嗎?”
好好好,確實在理,還真沒得挑刺。
“不好意思,習慣了。”
“......你該反思一下,是怎麼養成的壞習慣。”
倘若對方是楊靈的話,陸硯沿著話頭一直聊下去,而且會是條有趣的對話旅程。
可蘇棠不是楊靈,那陸硯隻能當一個無趣的男人以確保兩者之間純潔的關係。
“閣樓是最高點,也是雨水第一接觸點,你曉得我在說什麼不?”
聊專業總夠純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