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旻猜不透也懶得去猜了,至少目前的李隆基還沒有出現怠政現象,對於政務還是異常用心的。
而且事件中最關鍵的人物李林甫即將讓他帶離長安,親自看著。
到時候是找個機會弄死,還是怎麼的,到了隴右鄯州隨機應變。
如今曆史已經改的不成樣子了,安史之亂理當不會出現了才是。
裴旻心念至此,也高聲道:“臣下也將效仿衛公、邢國公一般,為大唐開疆擴土,打下萬世基業。”
李隆基眉飛色舞的道:“其他跳梁小醜,倒是不足為懼。關鍵是大食,要讓天下人知道,我大唐之雄,豈會遜色大食?”
裴旻想不到李隆基與他想到一塊去了,忙道:“若戰大食,臣願為先鋒。”
裴旻自是不知,因為他的關係,大唐、吐蕃重新擬訂舅甥盟。
為此李隆基特地宴請了吐蕃使者,在交談中,李隆基問起了大食國的情況。
西域雖在大唐的控製下,但大唐跟大食這兩個帝國向來不對眼,邊境摩擦不斷,彼此都防賊似地防著,探不出什麼情報。
吐蕃跟大食並非盟友,但彼此有著共同的敵人,相互有著一定的了解。
吐蕃使者也沒有欺瞞,實話實說,表示大食國軍事力量強勁,他們兵分四路四麵擴張,論及疆域之廣闊軍事之雄厚,比之大唐,隻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隆基聽了極不舒服,想著魏巍大唐豈有輸給大食的道理。這時的他,還是極有雄心壯誌的,直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打贏大食,讓世人知道大唐才是最強的帝國。
這才有了先前那句話。
李隆基揮了揮手道:“靜遠為先鋒豈不屈才,到時你來統兵,朕給你準備足夠的軍備,在長安靜候佳音。”
“這樣也成!”裴旻想著自己取代曆史上的高仙芝跟阿拉伯帝國來一次強烈的軍事碰撞,情不自禁的笑彎了嘴。
他魂飛天外的念著,李隆基也浮想聯翩,君臣二人同時陷入意淫中去。
半響兩人才回過神來,彼此默契的一笑。
陪著李隆基一同吃了晚餐,裴旻這才返回裴府。
翌日一早,裴府外喧嘩成片,一隊軍中兵士在高力士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的走向了裴府。
今日在早朝時,李隆基下達了將裴旻提升為隴右節度使的任命。
這個任命無人不服,也在情理之中。
裴旻雖然年輕,但是他的功績,僅以開元朝而論是無人能比的。
可即便如此,滿朝文武依舊一片嘩然。
升任節度使可以說是武將的最高榮譽,常人終其一生而不可得,裴旻不過二十三歲,得如此榮耀,焉能不為之欣羨。
為了體現節度使的重要,朝廷對於節度使的任命方式也是與眾不同。不再是聖旨下,領官服官印赴任報道,需要經過隆重的賜旌節儀式。
所謂的賜旌節,即是雙旌雙節,旌以專賞,節以專殺。行則建節,府樹六纛。
正是因為有這雙旌雙節,節度使才能行賞罰權力,隻要雙旌雙節在手,等於是拿了奉旨殺人的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