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州刺史吳華也在跟刺史府的長史、諸多功曹商議旱情,急得是滿頭的大汗。
得知裴旻求見,吳華略一錯愕,讓人將裴旻迎了進來。
“見過國公!”
眾人皆向裴旻行禮問好。
雖然裴旻不管政務,但是他的地位在隴右是超然的。
“諸公是在商議旱災一事吧!”裴旻開門見山的問道。
吳華麵色有些難看。
周邊的長史、功曹也露出了不悅之色。
隴右節度使乾涉政事算得上是大忌。
裴旻忙解釋道:“諸位不要誤會。是陛下有旨,讓某領隴右十九軍配合隴右十二州刺史賑災。這是陛下的手諭,我不會乾涉你們行政,隻是奉旨為隴右災民儘一份力而已。”
看著周邊官員抵觸的表情,裴旻心底也是暗怒,要不是為了災民,他早就拂袖而去了。
吳華看了手諭,表情這才緩和下來,將自己的位子讓出來給裴旻入座,笑道:“有隴右軍的配合,賑災救災定是事半功倍。”
裴旻也不客氣在吳華空出來的位子上坐下,聽著他們商議如何應對當前災情。
吳華身為一州刺史,還是有些本事,提出了放大保小的應急策略。
所謂放大保小,其實就是放棄大塊田地,保少數的一些靠近水源,能夠開渠引水的田地。
聽著他們討論的熱火朝天,裴旻心中徒生一股無力之感。
都說人定勝天,但是在煌煌天威麵前,人的力量又是何其的渺小?
麵對這旱災,麵對自然的強大,人類根本無計可施,吳華他們所謂的辦法,其實是不是辦法的辦法。
比起整個隴右顆粒無收,能保住一些收成就保一些,充滿了無奈。
裴旻沒有打斷吳華他們的商議,他知道吳華並沒有決策錯誤。
隴右軍的全體加入,麵對天災,也不過是多保一些田地而已。
杯水車薪!
饒是如此,裴旻依舊調動整個隴右軍,積極地參與開河渠,引水源,放大保小的救災策略中去。
隻希望能夠儘可能的保一些百姓含辛茹苦種下的莊稼。
“噗嗤!”
裴旻一鋤頭重重的挖了下去,翹出一大塊泥土,抹去臉上的汗水,動了動酸累的胳膊。這輩子跟上輩子加起來,他還是第一次舞動鋤頭,用不來巧勁隻憑蠻力挖掘,隻是盞茶的功夫,這手臂就受不了了。
“國公,何必親自動手!”吳華在一旁勸道。
裴旻的目光卻讓他剛剛挖掘出來的東西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