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裴旻動了,他出手如出劍,閃電一般握著毛筆,沾了墨汁,在宣紙上寫下了《胡無人》的第一段。
他下筆如神助,洋洋灑灑的四十二字,竟然至上而下,由左至右,一氣嗬成。
這第一段他用筆剛勁峻拔,筆畫方潤整齊,一字一字好似兵卒布陣一般,整然有序,氣度恢弘。
到了第二段,裴旻速度開始減緩,他用筆的方式又有不同,一字一字,徐徐寫之。寫出來的字疏瘦勁練,其外柔內剛,沉厚安詳,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將戰場的殺機四伏,凶險莫測體現無疑。
待寫最後一段“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無人,漢道昌”的時候,裴旻用筆更是細膩,一筆一畫徐徐寫之。
“這是……”
李白瞪直了眼睛。
王之渙也驚呼出聲來。
兩人互望一眼,皆看出了彼此眼中的不可思議。
書法有大字小字一說,寫大字難於精細,而寫小字難於寬綽有餘。
而《胡無人》屬於中字,不似文章那麼密集,亦不似匾額那般寬鬆,要兼顧兩者之長。
第一段裴旻以大字的手法來寫,溝壑出了圓潤、娟秀、挺拔、整齊,而第二段采用的是小字的手法,雄壯、厚重,運筆時用藏鋒,收筆時用回鋒,寫出了暗藏的殺機。
這第三段裴旻竟然將大字、小字的寫法融為一處,撇筆用尖鋒,收筆用回鋒:捺筆瘦而收筆肥,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方而外圓。
這種獨特的書寫手法,非但沒有顯得任何不適,反而將大字、小字的特點都描繪而出。
這唯有將楷書研究深入骨髓,才能掌握的獨特手法。就如當年王羲之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那二十一個之一樣,二十一個之,二十一個不同的寫法,可謂極高境界。
短短一首詩,裴旻居然運用了三種書寫方式,將整首詩的三段不同的風采完全襯托了出來。
在看整篇字,筆筆不同,而又協調一致,一豎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上,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鏈,神采飛揚。
裴旻如有神助的收回了毛筆,看著自己的傑作。
徒然明白了張旭當年寫《秦王頌》的感覺,這篇《胡無人》是他憑生力作,超凡的水平發揮,將會是一篇極難超越的典範。
甚至讓他產生一種錯覺,這字不是他寫的,而是神仙上了身。
“太完美,太妙了!”
李白甚至不如何來形容裴旻這片力作,最終感慨道:“唯有國公字,方襯這首詩。”
王之渙動容道:“國公楷書居然功底至此,足可以歐陽虞褚相媲美也!”他說的是唐初三大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
如視珍寶的看著自己的傑作,裴旻笑道:“除非某書法有脫胎換骨之精進,不然此生再難出如此佳作。”
不等墨跡完全乾透,李白搶先一步將字帖搶在手上道:“謝國公贈字!”
裴旻笑道:“又不跟你搶,待我拓寫一份,這原稿送你便是了。”
李白這才小心翼翼的重新攤放案幾之上。
王之渙也道:“既要拓寫,也贈予屬下一份吧。國公此書,必將名垂青史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