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鎮江的死訊在北城引起了軒然大波,但這種震動並沒有傳播到普通民眾那裡。
盛源集團的公關機器迅速運轉起來。
他們第一時間聯係了相關部門,將這起惡性槍擊案的影響降到最低。
官方的通報隻是簡單地提到了一起治安案件,死者的身份被模糊處理,媒體的報道也被嚴格控製。
在北城,盛源集團經營了多年,關係網絡盤根錯節。
從執法部門到新聞媒體,從衙門官員到商界精英,到處都有他們的人。
這種影響力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成功地將仇鎮江之死包裝成了一起普通的案件。
但是,紙終究包不住火。
道上的消息傳播渠道和官方媒體完全不同。
仇鎮江在紅綠燈路口被槍殺的消息,很快就在各個勢力之間傳開了。
而且隨著傳播,細節變得越來越豐富,版本也越來越多。
有人說是仇鎮江得罪了什麼大人物,被人尋仇。
有人說是內部矛盾,盛源集團內部在爭權奪利。
還有人說是外地勢力的滲透,有人要吞並盛源集團的地盤。
但不管是哪種說法,有一個事實是無法改變的:在短短幾個月內,盛源集團在北城的兩個最重要的負責人都死了。
先是二猛,然後是仇鎮江。
二猛的死已經讓盛源集團元氣大傷,現在仇鎮江也死了,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地下帝國顯然已經搖搖欲墜。
這種變化對北城地下世界的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那些原本對盛源集團言聽計從的中小勢力,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
過去,盛源集團就像一座大山,壓在所有人頭上,沒有人敢挑戰它的權威。
但現在,這座大山出現了裂縫,而且裂縫越來越大。
一些投機者開始暗中活動,試圖從盛源集團的衰落中獲利。
更要命的是,盛源集團內部也開始出現問題。
二猛和仇鎮江相繼死亡,讓內部的權力結構出現了真空。
雖然秦天誠還在,但他畢竟年事已高,而且一直深居簡出,很少直接管理具體事務。
在這種背景下,盛源集團的各個分支開始各自為政。
有的忙著自保,有的忙著擴張,有的則在觀望等待。
整個組織的凝聚力急劇下降,執行力也大不如前。
就在北城地下世界因為盛源集團的衰落而暗流洶湧的時候,一個新的玩家悄然進入了這個市場。
眾興地產在北城設立分公司的消息,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
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們的低調處理。
眾興地產選擇的辦公地點是一棟普通的商務樓,既不在市中心的黃金地段,也不在郊區的偏僻角落,而是在一個相對安靜但交通便利的地方。
辦公樓的外觀很樸素,沒有華麗的裝修和醒目的招牌。
整個入駐過程也非常簡單。
他們沒有舉辦開業典禮,沒有邀請媒體采訪,甚至沒有在當地的商業雜誌上刊登廣告。
如果不是有心人特意去查,很難發現這個公司的存在。
更有意思的是,眾興地產北城分公司成立後,並沒有立刻開展業務。
他們沒有參與任何土地拍賣,沒有承接任何工程項目,甚至沒有主動聯係當地的衙門。
對於一個房地產公司來說,這種做法顯然不符合常規。
正常情況下,任何一家房地產公司進入新市場,都會積極地尋找機會,建立關係,爭取項目。
但眾興地產卻像是來北城度假的,什麼都不做。
這種反常的行為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
特彆是那些在房地產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江湖,他們嗅到了一些不尋常的味道。
有人開始調查眾興地產的背景。
他們發現,這家公司在南方有著不錯的業績,特彆是在江城,他們拿下了一個很大的項目。
但更深入的調查卻遇到了困難,眾興地產的股權結構很複雜,真正的控製人隱藏在層層關聯公司的背後。
就在眾人猜測眾興地產真正意圖的時候,北城地下世界迎來了一次重要的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