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健這幾天晚上都睡不好覺。
三個月前,秦天誠找到他,提出了一個要求:讓江城國際廣場項目停工。
當時餘健的第一反應是為難,因為他知道這個項目手續齊全,找不出什麼毛病。
但在麵對秦天誠的時候,他無法拒絕對方。
思量再三,最終他還是答應了。
具體操作並不複雜。
餘健通過省建設廳的關係,以“重新審查大型項目合規性”為名,要求江城方麵暫停江城國際廣場的施工。
這種做法並不罕見,上級部門隨時可以以各種理由重新審查下級項目。
江城市衙門接到指示後,也隻能照辦。
為了讓停工看起來合理,餘健還安排人找了一些技術上的瑕疵。
比如說施工圖紙的某個細節不夠完善,比如說環評報告的某個數據需要重新核實,比如說資金來源需要進一步審查。
這些都不是什麼大問題,正常情況下幾天就能解決,但餘健故意讓審批流程變得複雜和緩慢。
這種事情他處理過很多次。
一般的企業遇到這種情況,要麼花錢打通關係,要麼就隻能認栽。
很少有人敢真正和衙門對抗,因為企業在衙門麵前始終是弱勢群體。
但這次情況不同。
趙華玲的背景讓餘健感到了壓力。
趙華玲的父親雖然已經退休,但他在川渝地區擔任過重要職務,人脈關係深厚。
更重要的是,他的一些老部下現在都在重要崗位上,包括一些在上麵部門工作的人。
這些人雖然平時不會乾預具體事務,但一旦涉及到原則性問題,他們是有能力發聲的。
餘健最擔心的是事情鬨大了會驚動上級。
如果有人開始認真調查江城國際廣場停工的原因,很容易就能發現其中的問題。
畢竟這個項目的手續是齊全的,停工的理由經不起仔細推敲。
一旦被發現是人為操作,餘健就麻煩了。
違規操作是一回事,被發現是另一回事。
很多事情大家心照不宣,但一旦被擺到台麵上,就必須按照規矩處理。
餘健如果被發現利用職權為他人牟利,輕則調離崗位,重則可能麵臨更嚴重的後果。
更讓他擔心的是,趙華玲顯然不是一個好對付的人。
她沒有采用常規的公關手段,而是直接製造了一個輿論事件。
工人跳樓、媒體報道、網絡傳播,這一係列操作都很專業,顯然是在背後精心策劃過。
餘健試圖通過一些關係壓製媒體報道,但效果並不明顯。
更不用說網絡上的討論,那完全是無法控製的。
最讓餘健頭疼的是,他的名字開始在網上傳播。
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他參與了江城國際廣場停工的決定,但網民們的猜測已經八九不離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