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裡,楊鳴開始重新學習如何在這個“新世界”中生存。
出獄後的第一個夜晚,他躺在彆墅二樓的主臥裡,聽著窗外偶爾傳來的汽車聲。
這些聲音對他來說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城市的節奏依然如他記憶中那般,陌生的是他已經遠離這種節奏太久。
多年的監獄生活讓他習慣了另一種時間流動方式,規律、封閉、可預測。
而現在,他需要重新適應這種開放式的、充滿變數的生活。
趙華玲很細心,她沒有試圖立刻讓楊鳴回到從前的狀態。
相反,她給了他足夠的空間去感受這種轉變。
每天早晨,她會為楊鳴準備早餐,然後陪他去外麵散步。
她很少主動提起工作的事情,更多的是讓楊鳴自己決定想要了解什麼。
楊鳴發現自己對很多細節都變得敏感起來。
比如手機的重量,比如一些新鮮事物,比如人們的生活方式。
這些在他入獄前習以為常的東西,現在都需要重新體驗和適應。
更重要的是,他發現自己的思維方式發生了某種微妙的變化。
在監獄裡,他學會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學會了在有限的信息中捕捉最關鍵的線索,學會了在約束中尋找機會。
第三天的時候,楊鳴開始主動詢問公司的情況。
趙華玲向他彙報了這些年的基本狀況,眾興公司收入穩定增長,但結構依然以灰色收入為主。
華遠地產在老五的管理下已經開始轉型,但轉型的深度還不夠。
錦程酒店在麻子的經營下擴張順利,但其中夾雜的其他業務讓整個盈利模式變得複雜。
聽著這些彙報,楊鳴的心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判斷:時代確實變了。
這種變化不僅僅體現在技術進步上,更體現在整個社會治理結構的變化上。
他在監獄裡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現在的執法環境比以前嚴厲了很多。
反腐、掃黑、監管,每一項政策的推進都意味著傳統的灰色生存空間正在被壓縮。
更重要的是,他通過和何勝的那次股市博弈意識到,未來的競爭將更多地發生在資本和技術層麵,而不是傳統的人脈和資源層麵。
第五天,麻子、老五、阿軍相繼到彆墅拜訪。
每個人都表現出了對楊鳴的尊重和關心,但楊鳴能夠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某種變化。
這種變化很微妙,不是疏遠,而是一種成熟後的重新定位。
幾年時間,足夠讓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節奏。
他們依然把楊鳴當作大哥,但這種身份認同中多了一些平等的成分。
楊鳴對這種變化並不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