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下午兩點,鏞記酒家。
柴峰提前十分鐘到達。
兩點零八分,陳誌華準時出現。
相比之前,他的臉色看起來更加疲憊,眼袋更重了,走路的速度也快了一些,透著一種急迫感。
但今天他沒有像之前那樣冷著臉,甚至在柴峰起身迎接時,還勉強擠出了一個笑容。
“柴先生,唔好意思,路上塞車,遲了幾分鐘。”陳誌華主動解釋,坐下後看了看菜單,“你食過未?要不要叫啲嘢食?”
這個變化讓柴峰心裡有了底。
那天的陳誌華強勢得像個暴君,今天卻主動釋放善意,說明他確實遇到了更大的壓力。
“陳總客氣了,我剛吃過。”柴峰倒了杯茶推過去,“回去後,我和合夥人詳細商量了收購的事情。”
“哦?”陳誌華端起茶杯,眼神中透著期待。
“我們對鏡像影業很感興趣,也認同陳總對公司價值的判斷。”柴峰說得很慢,每個字都在試探對方的反應,“不過十五億這個數字,確實超出了我們的預算。”
陳誌華的臉色微微一沉,但沒有立刻發火。
“柴先生,價錢是可以傾下嘅,但不能差太遠。”
柴峰注意到他用了“傾”這個詞,在粵語裡是“談”的意思,這說明陳誌華已經有了談判的心理準備。
“我們的誠意價是十二億。”柴峰直接報出數字,然後仔細觀察陳誌華的反應,“這個價格是經過專業團隊評估的,考慮了公司的資產狀況、負債情況,以及當前的市場環境。”
陳誌華放下茶杯,皺著眉頭:“十二億?柴先生,你知道我哋公司光是三個攝影棚就值六個億啦?”
“陳總,攝影棚確實是優質資產,但我們也要考慮到公司的負債。”柴峰拿出一份準備好的資料,“根據我們的了解,鏡像影業目前負債很高。”
“負債是暫時嘅,”陳誌華有些急了,“隻要有新項目啟動,這些債務很快就能還清。”
柴峰搖搖頭:“陳總,恕我直言,以目前的市場環境,影視行業的風險很高。連續四部片子的失利,已經說明了問題。”
這句話戳到了陳誌華的痛處,他的臉色明顯難看了一些。
“那四部片子是意外,”陳誌華辯解道,“我做了二十多年電影,成功的項目比失敗的多得多。”
“我相信陳總的能力,”柴峰語氣緩和了一些,“但投資者看的是數據和趨勢。十二億已經是一個很有誠意的價格了。”
陳誌華沉默了幾分鐘,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打著。
柴峰沒有催促,而是耐心等待。
他知道這種時候,先開口的人往往會處於劣勢。
“十二億太少了,”陳誌華最終開口,但語氣比之前軟了很多,“最少都要十四億。”
從十五億到十四億,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柴峰在心裡快速計算著。
十四億雖然比他們的預期高了兩億,但如果能拿下鏡像影業,這個溢價還是可以接受的。
當然這是在考慮到麻子的澳門之行沒有效果的情況下,如果麻子那邊有所突破,根本就用不了這個價格。
“十四億……”柴峰做出思考的樣子,“陳總,這個數字確實超出了我們的預算不少。”
“柴先生,你要明白,鏡像影業不是普通的公司。”陳誌華開始推銷,“我們有完整的製作團隊,有豐富的行業資源,還有一百多部影片的版權。這些無形資產的價值很難用錢來衡量。”
柴峰點點頭:“陳總說得有道理。不過十四億這個數字,我需要回去和合夥人再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