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城柯區,晨曦微露。
早上六點半,人工湖邊的跑道上,楊鳴穿著一身深灰色運動服,正在慢跑。
湖麵如鏡,倒映著漸漸亮起來的天色。
跑道兩旁種著樟樹,晨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
這個時間點,湖邊的人不多,偶爾能看到幾個晨練的老人在打太極,或是遛狗的年輕人牽著狗從旁邊經過。
楊鳴的步伐很穩,呼吸均勻。
他已經跑了二十多分鐘,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這段時間,楊鳴一直待在紹城。
表麵上,他是來考察華泰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的收購項目。
但實際上,他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在柯區建立新的根據地。
華泰紡織印染的事,已經處理了一段時間了。
這家工廠位於柯區的工業園,原本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紡織企業。
但老板經營不善,欠了一屁股債,最後跑路去了泰國。
工廠停產三個月,債務總計四千七百萬,其中最大的債主是個叫趙興的商人,欠他九百萬。
楊鳴讓王小雅去接觸趙興,想把這筆債權買下來。
有了債權在手,後續收購工廠就容易多了。
但趙興這個人很難纏,態度強硬,堅持要把錢全部拿回來,一分錢也不肯讓步。
王小雅跟他談了好幾次,都沒什麼進展。
楊鳴倒也不急。
收購這種事,本來就需要時間磨。
而且,華泰紡織印染隻是他在柯區布局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
真正讓楊鳴看重的,是柯區本身。
柯區是紹城下轄的一個區,以紡織產業聞名。
這裡有個輕紡城,是全國最大的紡織品集散地之一。
每天,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在這裡采購麵料、輔料、成品,交易額以億計。
更重要的是,柯區正處在上升期。
這幾年,隨著紡織產業的發展,柯區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
尤其是川渝、溫城、福省一帶的人,很多都來這裡做生意。
他們有的開麵料店,有的辦小作坊,有的跑運輸,在柯區逐漸站穩了腳跟。
楊鳴看中的,就是這批川渝人。
他在南城經營多年,手下有不少川渝出身的兄弟。
這些人在西南混了大半輩子,對那邊的環境熟悉,對楊鳴也忠心。
但問題是,西南的商業環境和浙省比起來,還是差了一截。
浙省的商業氛圍更濃,機會更多,而且更規範。
尤其是在楊鳴準備“漂白上市”的當口,把一部分業務轉移到浙省,是個明智的選擇。
柯區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這裡有大量川渝人,容易建立人脈網絡。
這裡的紡織產業發達,可以搞正規生意,不用像在西南那樣打打殺殺。
而且,柯區離杭城不遠,將來如果眾興集團真的上市了,在柯區有實體產業,也能增加公司的含金量。
當然,在柯區發展,不可能繞過當地的既有勢力。
柯區最大的地頭蛇是穆家。
穆家在當地經營多年,主要做運輸生意。
柯區的紡織品每天要運往全國各地,物流需求巨大,穆家掌握著大部分的運輸渠道。
黑白兩道,穆家都吃得開。
楊鳴通過朋友介紹,和穆家的人見過一次麵。
對方很客氣,但也很謹慎。
畢竟楊鳴是外來者,穆家不可能一下子就接納他。
雙方隻是互相認識了一下,喝了頓茶,沒有談具體的合作。
但這已經夠了。
楊鳴不急。
他知道,在一個新地方紮根,需要時間。
先把華泰紡織印染拿下來,有個正經的產業做招牌。
再通過川渝的關係,慢慢滲透進柯區的商業網絡。
等時機成熟了,自然能和穆家坐下來好好談。
他腦子裡盤算著這些,腳下的步伐沒有停。
跑道繞湖一圈,大約五公裡。
楊鳴已經跑了兩圈,正準備跑第三圈。
晨跑的時候,他喜歡一邊跑一邊思考。
身體在運動,大腦也在運轉,往往能想通一些平時想不明白的事。
香江那邊,胡飛一直在搞小動作,雖然被麻子和蔡鋒壓了下去,但楊鳴知道,對方不會就此罷休。
而且,老五在杭城那邊的事情進展也都在掌握之中,從紹城到杭城路程並不遠,也就一個小時,雙方也可以隨時見麵。
他現在要做的,是把轉型計劃穩步推進。
灰產退出、資金洗白、合規審計、集團架構搭建,每一步都要走穩。
同時,在浙省這邊布局新的業務,為將來的上市打基礎。
楊鳴跑完第三圈,慢慢減速,最後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