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墅有三層樓,白色外牆,落地玻璃窗。
院子裡種著幾棵樹,修剪整齊。
門口站著兩個保鏢,都是外國人,身材高大,穿黑色西裝。
何勝在前麵帶路。
楊鳴跟著他走進去,劉誌學落在最後。
進門之前,其中一個保鏢攔住了劉誌學,說了幾句英文。
何勝轉身跟楊鳴說:“他們讓他在外麵等。”
楊鳴點頭:“阿誌,你在外麵。”
劉誌學沒說話,退到一邊。
另一個保鏢帶他去了側門,那邊有個小餐廳。
楊鳴和何勝走進彆墅。
客廳很大,一百多平米。
地上鋪著大理石,牆上掛著幾幅油畫。
畫框是金色的,看著就不便宜。
沙發是意大利的,皮質,擺成一個“U”字型。
茶幾上放著幾本雜誌,都是英文的。
客廳正中央放著一個雕塑,青銅的,是個抽象人形。
楊鳴不懂藝術,但光看那個雕塑的底座,就知道價值不菲。
“何總。”
一個聲音從樓梯上傳來,楊鳴轉頭看去。
一個胖子走下來。
一米七左右,體重至少兩百斤。
他穿著白色襯衫和深藍色休閒褲,腳上是一雙拖鞋。
臉圓圓的,戴著一副金絲眼鏡,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縫。
整個人看著很和氣,甚至有點憨態。
但楊鳴不會被外表騙到。
能從馬來基金偷幾十億美金的人,絕對是聰明人中的聰明人。
“劉總。”何勝先開口。
“好久不見。”劉特作走到何勝麵前,伸手。
兩人握了握手。
然後劉特作轉向楊鳴:“這位就是楊總吧,久仰大名。”
“劉總客氣了。”楊鳴握住他的手。
手很軟,沒什麼力氣。
“來來來,先坐。”劉特作招呼他們在沙發上坐下,“晚飯已經準備好了。咱們邊吃邊聊?”
“好。”楊鳴說。
三人走進餐廳。
餐廳在客廳旁邊,隔著一道玻璃門。
裡麵擺著一張長桌,夠坐十個人。
桌上已經擺好了餐具,銀質的刀叉,白色的瓷盤,還有幾支蠟燭。
一個菲傭站在旁邊,看見他們進來,鞠了一躬。
“今晚吃西餐。”劉特作說,“不知道楊總習不習慣?”
“沒問題。”楊鳴說。
其實他不太喜歡西餐,但這種場合,沒必要說出來。
三人在桌邊坐下。
劉特作坐主位,楊鳴和何勝分坐兩邊。
菲傭端上來頭盤,是鵝肝。
劉特作拿起刀叉,邊吃邊說:“楊總是第一次來香江嗎?”
“不是,來過很多次了。”
“那你對香江應該很了解了。”劉特作笑著說,“香江是個好地方。雖然地方小,但機會多。我在這邊住了快兩年了,還挺喜歡的。”
楊鳴聽出了他話裡的意思。
“住了快兩年”,就是說他逃到這邊快兩年了。
“香江確實不錯。”楊鳴說,“尤其是金融和影視這兩塊,在亞洲都是頂尖的。”
“金融是沒話說。”劉特作說,“但影視嘛,我倒是不太看好。”
“哦?”楊鳴放下刀叉,“劉總怎麼看?”
“香江的影視業,已經過了黃金期了。”劉特作說,“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香江電影風靡整個亞洲,甚至在歐美都有市場。但現在不行了。市場萎縮,人才流失,拍出來的東西也沒以前那麼有創意了。”
何勝點頭:“確實。這幾年香江電影的票房一直在下滑。”
“最關鍵的是,內地起來了。”劉特作說,“現在內地的電影市場,一年票房好幾百億人民幣,而且還在快速增長。香江呢?一年才幾十億港幣。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楊鳴喝了口紅酒,說:“所以劉總覺得,未來是內地的天下?”
“不隻是內地的天下。”劉特作放下刀叉,眼睛裡閃著光,“我覺得,再過十年,內地的影視行業有可能擠進全球前三,甚至超過好萊塢。”
“超過好萊塢?”何勝有些驚訝。
“為什麼不能?”劉特作說,“你看人口規模。內地十幾億人,好萊塢背後才三億人。就算人均消費差距很大,但內地的增長速度擺在那裡。而且,內地現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再加上技術進步,拍電影的門檻越來越低。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內地影視業的爆發是必然的。”
楊鳴聽得很認真。
劉特作說的這些,跟他的判斷一致。
“我在好萊塢投過幾部電影。”劉特作繼續說,“跟那些導演、製片人打過交道,我知道好萊塢的運作模式。說實話,好萊塢現在也在走下坡路。他們太依賴大IP和特效了,原創性越來越差。而且製作成本越來越高,動不動就上億美金。這種模式,早晚會出問題。”
“那劉總覺得,內地影視業的機會在哪?”楊鳴問。
“內容。”劉特作說得很肯定,“內地有太多好故事可以挖掘了。幾千年的曆史,十幾億人的生活,這些都是素材。隻要有好的導演和編劇,能把這些故事講好,內地電影一定能走向世界。”
他頓了頓,說:“還有一點,就是市場下沉。現在內地的電影市場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但三四線城市、甚至縣城,還有巨大的潛力。隻要影院建起來,票價合理,這些地方的觀眾消費能力不容小覷。”
楊鳴點頭。
劉特作說的這些,都說到點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