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怎講?”
宋楓為國舅爺講解了一番自己的想法。
“我們的布坊若隻是單單供給給達官顯貴的話,雖然賺錢多了些,但卻沒有前景。
俗話說,人言可畏。
若是我們能做出讓百姓都十分滿意的廉價衣衫的話,那百姓自然十分喜歡我們的東西。
到時候一傳十,十傳百。
名氣高了,自然就能賺到錢,這便是所謂的薄利多銷。
等到所有人都認可我們的品牌之後,便可以讓其他婦人為我們乾活。
他們交錢給我們,我們給她們紡織機。
她們做,我們收。
就按上京城的市場價來算,一匹麻布兩百文。
而我們以一百五十文的價格從他們手中收上來,或者更高。
這對她們而言,絕對算得上是一筆巨款。
而她們需要付出的,不過是時間和精力而已。
我敢斷定,沒有人會拒絕這個機會。
這樣一來的話,我們甚至不用費力就能賺五十文。
就按一天兩匹布來算,那一天就是一百文。
一百文對你我而言可能不算多,但這隻是一人賺的錢。
那若是一百人,一千人,甚至一萬人呢?
這是一筆足以比肩味精坊的收入,甚至比之更高。
因為大夏基本上每個婦女都會紡織技術,上至七十歲的奶奶,下至十歲的孩童。
等到時機成熟,我們再以賺來的資金,大力開設店鋪。
那時候再抽出一群人專門紡織昂貴的綢緞,賣往外邦。
我的那些糧食種子已經推廣開了。
到時候,滿男人種地,女人織布。
糧食和錢財同步增長,大夏百姓自然會走向富裕。
這樣一來,何愁大夏不興盛?”
聽到宋楓的解釋,國舅爺呆滯在了原地。
把紡織機送給百姓,讓百姓親自動手,而他們白賺錢。
二者兼得。
就算是這群人能自己編製衣服,其他國家也需要啊。
畢竟沒有哪個國家都是土豪的。
“可行!就按你說的做!”
……
轉眼,一個月時間過去。
宋楓所需要的紡織機已經全部送來。
此時,月清也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將那些少女全都教會了。
而原材料,國舅爺早就聯係好了。
因為北方戰亂,百姓流離失所。
蠶絲,粗麻和細麻全都銷售不出去。
連吃飯都成問題了,誰還擔心這富豪的東西能不能賣出去?
所以,很多人手中都堆積了大量的材料。
此時,他們聽到國舅爺大量收購,紛紛將手中的材料低價賣給國舅爺。
雖然賺的錢不多,但總比全都賠了要好。
所以,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國舅爺送來的原材料都已經堆積成山了。
其中,粗麻和細麻占據大部分。
因為他們首先要做的是拓寬市場。
畢竟洪州城百萬人口中,大部分都是百姓。
人多,但是布坊很少。
轉眼,又是三天過去。
在月清的帶領下,所有人都加班加點。
此時她們已經紡織出了近一千匹布。
其中,絲綢占據五分之一,剩下來的都是粗麻和細麻布。
這日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