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問一出,現場氣氛瞬間緊繃。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宋知若身上,仿佛要將她看穿。
不等宋知若回答,另一名記者迫不及待地舉起話筒,臉上帶著鄙視和嘲諷:
“宋小姐,您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應當專注學術。但如今深陷輿論風波,是否說明您在科研之外,過於注重個人名利,才會被有心之人抓住把柄?”
緊接著,一位科技領域的記者也推了推眼鏡,眼神犀利道:
“就算宋小姐能證明此次材料研發無抄襲,那之前在其他項目中,是否也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畢竟學術造假一旦開了頭,很難讓人相信會就此收手。”
……
麵對他們的質疑,宋知若隻是淡冷地笑了一下。
指尖在觸控屏上飛速滑動,大屏幕瞬間被分割成四塊畫麵:
左側循環播放著爆料方案的核心公式,右側是她手稿裡關於機器人新材料的原始計算過程。
上下兩屏則分彆展示著,國家材料檢測中心的權威報告,和實驗過程的完整視頻記錄。
她還穿著在實驗室的白大褂,單薄的脊背在聚光燈下挺得筆直,
如一株永不彎腰的雪竹。
她目光如炬地掃過台下記者。
“各位,這證據夠嗎?”她將時間戳放大到毫秒級,“我的每一個操作記錄都清晰可查,要不要我現在聯係網警,現場核實這份證據的真實性?”
眾人啞聲。
事實永遠最有說服力。
宋知若又拿出一疊材料:
“這是機器人新材料,從立項到研發成功的所有原始資料,每一次實驗的失敗與改進都記錄在冊,至於你說的學術造假慣性,我在裴氏集團參與的所有項目,都經得起任何形式的審查。”
她冷睨了說她慣性造假的記者一眼,
“倒是貴刊,五年前報道的某科研成果,後來被證實是徹頭徹尾的騙局,你們又該如何向大眾交代?”
那人臉色劇變。
學術界最反感的就是造假的人,但凡被發現,這輩子幾乎就與學術無緣了。
他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今天才敢混進來。
他們雜誌為了博銷量收了彆人的錢,刊登假消息的事情已經過去幾年了。
宋知若現在的新聞熱度這麼高,隻要沒人提起,就不會有人注意到他。
沒想到宋知若竟然認識他!
他年紀這麼小,怎麼知道當年的事?
果然,所有人都朝他看了過來。
眼神裡有恍然大悟,更多的是不屑。
“現在什麼蛀蟲都敢出來混了!”
“不是,自己造假還在這裡說彆人,真有臉啊!”
“呸,真是我們媒體界的恥辱!”
他臉瞬間漲得通紅!
眼底劃過一抹狠意,拿起話筒正想說什麼。
裴越使了個眼色。
站在那個人身邊的保鏢馬上上前,奪了他的話筒,捂著他的嘴巴將人拖了下去。
裴越輕描淡寫道:
“垃圾應該待在垃圾桶裡,就不要在這裡,汙染了我們的空氣了。”
眾人一凜。
再次見識到裴越的鐵血手腕。
背都不由地挺直了。
見宋知若說完了。
他也將自己查到的證據,投放到大屏幕上。
“你們所說的多位學者聯名指證,那些所謂的‘學者’,背後都與國際生物地下黑組織‘冥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他調出一份人物關係圖譜,“看看這些資金往來,他們收錢辦事,偽造證據,企圖毀掉中國在機器人新材料領域的突破。”
視線一轉,他看向嘲諷宋知若追逐名利的記者,冷笑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