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趕忙回過神來,忙不迭地整了整衣冠,恭恭敬敬地拱手作揖,一臉虔誠地望向慶帝與皇後,言辭極為懇切:
“父皇、母後,兒臣剛剛著實仔細琢磨了一番,賈侯爺身上的這般品性,實在是叫人欽佩到了極點。”
太子微微頓了頓,眼神中流露出追憶之色:
“兒臣憶起在國子監求學的那段時光,何其有幸,結識了兩位摯友,正是賈蘭與賈菌。
此二人皆出身於賈府,全賴賈玌侯爺大力舉薦,才得以踏入國子監這等學府深造。”
太子臉上浮現出由衷的讚賞之情,娓娓道來:
“賈蘭生性勤奮好學,思維敏捷過人,對於經史子集各類典籍均有深入涉獵。
每至探討學問之時,他總能信手拈來諸多典故,旁征博引,提出的觀點新穎獨特且鞭辟入裡,令一眾同窗皆讚歎連連。”
太子稍作停頓,語氣中滿是誇讚:
“至於賈菌賢弟,亦是才情橫溢。
所作文章,辭藻華麗優美,氣勢雄渾壯闊,下筆如有神助一般流暢自然。其詩作更是常常語出驚人,彰顯出超凡脫俗的文學素養與天賦。”
“此二人在國子監之中,憑借自身才學鋒芒畢露,備受諸位先生的褒獎與讚譽。”
太子感慨一聲,隨即麵色一動,似是憶起某件往事:
“說起賈菌,這裡麵還有一段故事。
當初賈玌侯爺舉薦他進入國子監之際,賈菌自覺門第卑微,深感惶恐,心中疑慮重重,不知自己何以能躋身於這人才雲集的國子監之中。”
慶帝與皇後聽聞此言,不禁同時流露出好奇之色。皇後輕輕抬手,以柔和的聲音問起:
“那賈侯爺是如何回應的?”
太子眸光閃動,語氣中飽含著深深的欽佩之意:
“賈侯爺當時神色坦然,言辭擲地有聲地說道:‘出身寒微並非恥辱,能屈能伸方為丈夫。’
賈菌內心深受此話震撼與鼓舞,自那以後,便愈發勤勉刻苦,一心向上,誓要不負賈侯爺的殷切期望。”
慶帝聽聞,眼中閃過一抹明顯的讚許之色,緩緩點頭,口中稱讚:
“好一句‘出身寒微並非恥辱,能屈能伸方稱得上大丈夫’!
賈愛卿此人,果真是見識卓絕,不同凡響。擁有這般廣闊的心胸與格局,難怪能夠成就一番宏偉功業。”
皇後亦輕輕頷首,輕聲感歎:“賈侯爺這一番言語,不僅極大地激勵了賈菌,其中蘊含的道理,著實值得天下眾人細細思量。
太子能與這般傑出人物有所交集,也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太子聽到此處,不禁微微搖頭,麵上浮現出幾分遺憾與感慨之色:
“幾月前,兒臣曾在東苑設下‘詩茶會’,彼時賈侯爺南下江南收繳鹽稅而錯過與之相見;時光匆匆,至今已過去許久,兒臣常常為此感歎,竟一直無緣得見賈侯爺尊容。”
太子眼中滿是敬仰與好奇,語氣中帶著一絲向往:
“平日裡,兒臣時常聽聞賈侯爺的種種英勇事跡與不凡作為,心中對其滿懷崇敬與好奇。
實在難以想象,究竟是怎樣一位奇人,方能擁有這般卓越超群的見識與寬廣如海的胸懷,做出這一件件令人讚歎不絕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