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在營口城內,清軍統帥鼇拜正在營帳中閉目養神,腦海中謀劃著下一步的行動策略。
一名斥候匆忙闖入營帳,單膝跪地,雙手呈上一封緊急奏報,焦急萬分地稟報道:
“大人,大事不好!慶國大軍已開始渡過三岔河,先鋒部隊正向塔山鋪和海城方向急速逼近!”
鼇拜猛地睜開眼睛,眼神中瞬間閃過一絲如夜梟般銳利的寒光。迅速起身,大步走到營帳中央懸掛的地圖前,凝視著地圖,冷哼一聲:
“哼,來得倒是挺快。”
接過斥候手中的奏報,迅速展開,目光在字裡行間掃過。
奏報中詳細記錄了慶軍渡河的時間、兵力分布以及先鋒部隊的動向。
鼇拜眉頭微皺,心中暗自盤算:
“昨日慶軍斥候在三岔河一帶活動極為猖獗,致使我軍哨所損失慘重,無奈之下隻能退守三十裡。
如今慶軍渡河,這一切皆在預料之中。
然而,慶軍中軍主力部隊至今尚未完全過河,他們到底是打算全力攻打海城還是營口,目前猶未可知。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先探清楚情報,才能做出精準的決策。”
鼇拜放下奏報,神色凝重,沉聲道:
“傳令下去,全城即刻進入戒備狀態,各營務必嚴守陣地,不得有絲毫慌亂。”
轉身對身旁的副將說道:
“再挑選一支精銳騎兵,前往塔山鋪方向,仔細打探敵軍虛實。若有合適的機會,可對其後方進行騷擾,務必打亂他們的部署。”
副將領命而去,鼇拜則繼續凝視著地圖,目光在營口與海城之間來回遊移。他微微停頓了一會兒,繼續說道:
“還有,快馬通知各城寨,密切關注慶國軍隊的一舉一動,一旦有任何情況,立刻飛鴿傳書。”
“得令!”
斥候領命後,迅速退下。
對於是否需要傳遞消息給海城方麵,鼇拜心中並無擔憂。
海城同樣部署有大量斥候,麵對慶國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他們若是還毫無察覺,那才是真正的失職。
濟爾哈朗身為海城守將,能力出眾,斷不會如此不堪。
...
臨近傍晚,駐守營口的清軍士兵們借著落日的餘暉,緊張地注視著遠方的曠野。
十六萬慶國大軍已浩浩蕩蕩地抵達營口城外,黑壓壓的軍陣猶如一片烏雲,將整個營口城籠罩在陰影之中。
賈玌騎著高頭大馬,在陣前來回巡視,目光冷靜地審視著營口城的每一處防禦工事。
思索片刻後,招來傳令兵,低聲吩咐道:
“傳我命令,全軍在東、西、北三麵紮營,對營口形成包圍之勢,但唯獨放開南門。
另外,傳令毛誌遠、熊文龍、蘇瑾言三位將軍速來我大帳商議!”
傳令兵領命而去。
很快,慶國大軍開始行動,營帳如雨後春筍般在營口城的東、西、北三麵搭建起來,士兵們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布置著防禦陣地,架設鹿角拒馬。
而南門方向,除了少數斥候遠遠監視,並無大軍屯駐。
營口城牆之上,鼇拜望著城外十幾萬慶國大軍,麵色瞬間凝重起來。那如潮水般的軍隊,整齊的陣列與森嚴的軍威,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鼇拜凝視著城外的慶軍大營,眉頭緊鎖,低聲自語道:
“慶軍十六萬主力圍而不攻,又獨留南門,圍三缺一,莫非是想誘我分兵突圍?
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