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國家征收徭役除了給口飯吃,彆的都不給,甚至有時候都吃不飽,但是古代的君主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不理解百姓富裕之後國家的財政也會隨之富裕,尤其是在災荒年,以工代賑對恢複穩定,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開采煤礦的時候也要確保百姓一天能吃兩頓乾飯!”
李萬年給出的這個條件放在一千年之後要被罵作黑心資本家了,但在這個時代,能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個時代生產力有限,最主要的還是工農業生產力限製了,好在是工業和農業開始爬坡,尤其是新稻種開始鋪開,遼東反而成了糧倉。
而中原地區是麥子也在研究提高產量,以及南方的水稻也在改良!
但李萬年清楚,最大的問題還是缺乏更為皮實的主糧!
而且他也知道,在美洲,存在著已經馴化的土豆、紅薯以及玉米!
玉米在中美洲,大概是在五百年之後明朝中期傳入中國,土豆在明末清初才傳入中國。
他要求製造大是鐵船也是出於這個目的,那就是前往美洲尋找玉米和土豆,紅薯,因為單靠麥子水稻已經無法保證未來將日益增長的人口。
隻是,一來一回,如果方向準確,也要一年以上的時間,這還不算抵達之後尋找玉米和土豆的時間。
尤其是這三種作物的在美洲的地點不同,紅薯和玉米在後世的墨西哥就能看見,船隻抵達這邊也更方便,如果是土豆則在南美洲,在更遠的地方。
但是土豆的優勢就在於比紅薯對環境的要求低,種植成本可能隻有後者的三分之一,但是紅薯在南方顯然具有更高的優勢,隻是在乾燥寒冷的地區不太適合耕種,而且紅薯沒有土豆耐保存。
可有一說一,紅薯的口感遠超土豆,而且在南方地區,畝產和土豆差不多,隻是在北方地區不如土豆。
“殿下仁慈,這些錢都是工部這邊出吧!”
“嗯,煤礦屬於工部,不屬於地方,所以征夫的餉銀以及飲食歸工部直接管理!”
李萬年點點頭。
“那臣就按照殿下的旨意辦!”
“好,另外鐵甲船隻的建造如今是個什麼情況?”
“回殿下,目前船隻已經有十艘,還在建造十艘!隻是鐵甲船的建造實在是耗費銀兩,不知道是否放慢速度?”
“按照計劃建造,我們要儘快的建造,並且在今年夏末,我們就要派出兩艘鐵甲船前往新世界!”
李萬年知道這件事需要孔樊夕去做,因為六科學館之中也有許多通曉水文和天文的高手,這些人肯定是要隨船隊出發,前往美洲的。
“新世界,不知道殿下所言的新世界在哪?”
孔樊夕沒想到李萬年又說到了新東西。
“在東方!”
說完李萬年再次拿出一張地圖,這是他畫的地圖,白令海峽以西的各方勢力都是已知的,他全部標注了出來,但是白令海峽以東,則是大體的地盤形狀,因為這裡還是印第安人的地盤。
雖然這時候大唐的北部是冰原,但依然有少數因紐特人在北美洲以及亞洲東北部生活,他們很少和南方的印第安人交流,但也不是沒有交流。
隻是他們和北方的因紐特人交流也很少,導致對印第安人一所所知。
“地圖看起來很遠!至少有兩萬裡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