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匡胤忐忑不安中。
財富榜排行第二的大宋開始播放了。
一開始播放的畫麵,是先前最為常見的土地政策。
同樣是趙匡胤坐在皇位上,畫麵不斷切換。
一條條政令傳達各地。
他下令自由墾荒,並用免稅五年,吸引因五代十國這個大亂世產生的流民歸農。
以此解放出更多的生產力。
甚至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一年兩熟的占城稻開始引入,廢除苛捐雜稅,治理黃河,興修水利……
糧食產量大幅度提升。
而在商業上,他放棄傳承多年的重農抑商,轉向農商並重的方向。
全球最早的資本主義萌生了。
他打破坊市製度,允許臨街開店,同時讓夜市合法化,刺激了商業,也促進了消費。
他設市舶司,海上絲綢之路崛起,比之大唐的中亞絲綢之路還要繁華。
整治漕運,漕運量大大增加,運輸成本卻下降一半,能讓江南的稻米直達開封!
手工業瓷器方麵,采用了覆燒法,產量直接提升三倍。
用這些瓷器,絲綢等物交易香料,珠寶等。
礦業方麵濕法煉銅達到巔峰,讓銅產量暴增。
同時設立轉運使,讓中央直接控製八成以上稅收。
消除了以往藩鎮自主管理的經濟,加強了中央集權!
而由於商業發達,鐵錢笨重,商人開始發行紙質的信用憑證(交子前身)。
這極大便利了許多跨區域貿易。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雛形……
而在趙匡胤死後,在良好的商業基礎下,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誕生了!
【嬴政:這大宋的財富榜,竟也是在大力支持商業發展後開始騰飛的!夜市,與龍國皇城的不夜城幾乎如出一轍,難道一國的致富之道,皆在於商麼?】
嬴政若有所思,在他看來,兵強馬壯,才是國家強盛富裕之道。
但後世的王朝富裕之處,卻都因商而起。
若是如此,自己的大秦想富裕,是否也得嘗試走走此道。
【李世民:朕還是不夠重視商業啊,大宋治安這麼好嗎?連夜市都能合法化,也不用將商鋪集中在指定的坊市,而是臨街便可開設。】
大唐如今的商業也算不錯,李世民自然一眼就看懂了大宋的操作。
【徐達:大宋兵權皆在他一人之手,他自是不需要太擔心,且有大唐影響還在,大唐之所以有五個盛世時期,也與大興商貿有密切關係,有這前車之鑒在,後世之君自是有努力方向。】
【忽必烈:說是努力方向,倒不如說擔心其他方麵太過突出,從而威脅到浙西軟蛋的統治吧。】
【趙匡胤: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本來就忐忑的趙匡胤,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忽必烈!
他若是沒記錯的話,天幕上都說他大宋是大元所滅。
而這位就是大元皇帝!
那他理應比任何人都清楚大宋的一切!
【忽必烈:這你應該比誰都清楚才對,你是怎麼成為皇帝的?你忘了嗎?】
趙匡胤看著在彈幕一愣!
隱約間,他感覺自己好像抓住了什麼要點,卻轉瞬即逝。
【劉邦:隻是如此大力發展商業,道德真不會被利益所敗壞嗎?】
他們不是不知道商業帶來的好處。
但是帶來的壞處太明顯了!
有了利益,有了好處,可就沒那麼管理了!
【朱棣:那得看當時的時代環境了,若是需要財富來安撫文官武將,讓他們沉迷享樂,沒有其他心思,那大興商業也未嘗不可,不過……這問題不會小就是了。】
【趙匡胤:到底有什麼問題?!】
現在這天幕播放的內容看起來沒有任何不利於大宋的啊!
你看漕船絡繹不絕,稻米堆滿太倉。
大街上行商鋪林立,鐵錢,蜀錦,瓷器,茶葉彙成了一道道貿易洪流。
【朱元璋:因為大宋開了“以財換和”的先例,被後世認為是一個雖富有,卻極其軟弱的王朝。】
【趙匡胤:什麼?!】
趙匡胤有些難以置信,自己一個將軍出身的皇帝。
其後代怎麼可能都是軟蛋?!
不等有人回答趙匡胤的問題。
天幕上的畫麵變了,從積極正向的一麵,開始涉及到黑暗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