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幕裡。
均田製等農業方麵天幕隻是簡單幾個畫麵回顧過。
因為在財富榜時已經體現過。
而大唐雖然沒在糧食榜出現過。
比不上前三王朝。
但比大秦強了不少。
比大秦要多了水稻……
耕種工具也進步了許多。
多了曲轅犁,筒車等。
同樣的農作物,產量也比大秦要多。
非主食方麵還多了菠菜,葡萄等外來品種。
而且隨著商貿的多樣化。
財富也不是經濟較為單一的大秦能比的。
又加上李世民提倡節儉。
國庫逐漸充盈。
一旦發生戰爭。
大唐能有更多資金和糧食投入到戰爭中。
支撐得起持久作戰!
而在國家人才教育方麵。
大唐科舉製完善,在相對清明的政治下。
在李世民大力發展中。
許多人才也通過該渠道被提升起來,成為國之棟梁。
這也是李世民欲要打破門閥世家壟斷的一把治世之刀。
中央官學國子監也擴大,培養更多的官僚人才。
民間也不禁私塾。
反而因為科舉製這一條上升通道。
導致民間都非常熱衷讀書,私塾興起。
雖然讀得起書的人依然隻有一部分人。
但相對大秦而言,這一部分人就已經多上十倍以上了。
而這也為後麵大唐的詩詞文化繁盛奠定了基礎!
……
【趙匡胤:從商業,農業,人才儲備這些方麵看!大唐毫無疑問是要強於大秦的!】
【朱元璋:大唐的後勤相當強大,能支撐得起更持久的戰役!就算是打了敗仗,也很快恢複元氣。】
【趙匡胤:雖然大秦的戰役不少,戰果也顯著,但如果一旦陷入苦戰,持久作戰,有很大概率會被拖垮!大秦的軍事太過極端。
支撐軍事的產業和人才過於薄弱,好幾次大秦戰役都是傾儘全國之力去打的,這是很危險的,一旦有一兩場大的戰役失利,就會傷及國本,甚至因此而滅國】
【李靖:大秦遭遇過大敗,但始皇帝確實有能力,他以戰養戰的方式維持戰鬥力,不過那時候軍事這輛馬車已經停不下來了,隻能繼續下去。
所以在一統六國後,依然持續對外征戰,因為得不到足夠的補給,就難以實現真正的休養生息……這也是始皇帝一死,天下便徹底大亂的原因之一,禍根其實早埋下了的。】
【嬴政:大唐確實不俗!】
雖然在直觀戰力上,嬴政覺得自己不輸大唐。
哪怕對方武器裝備要更好。
但他兵力更多!士氣也不弱!
還是感覺能與之一戰的!
但在這些綜合國力上。
嬴政卻覺得自己確實是落後的。
自己這個軍事第二大國莫非真的是有些名不副實?
不!這天幕一直都是正確的。
也是根據事實說話的。
那自己到底還有什麼東西是比大唐更優秀的?
李世民臉上也多了幾分自信的色彩!
就算始皇帝可能因為龍國皇帝的點評而摘去暴君的帽子!
一統天下的功績會非常驚人!
然而……在自己的勵精圖治下!
自己的大唐果然還是更厲害!
隻是怎麼自己會是軍事榜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