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銘此話一出,眾帝王紛紛向高銘致謝!
畢竟這本來是他獨有的信息。
此刻卻能分享提醒他們。
然而高銘眼中卻不平靜。
就在剛剛,曾被他派出去探索大海的龍國上將鄭和向他彙報了最新情況。
他們發現了海上文明!
從其海岸線等地形來看,很像是倭國的疆土……
但現在隻是初步判斷。
更詳細的還需要鄭和更進一步的偵查!
但如果真的是倭國!
那得做好準備!!……
在眾人滿是疑慮,猜測的思緒下。
大漢軍事榜和龍國軍事榜都到了綜合國力播放的時候!
大漢王朝畫麵。
大漢農耕經濟和商業在這一時期,還不如大秦。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常年戰亂,導致的民生凋敝。
二是與大秦相隔時間不長,主要農作物依然是以粟,麥,黍,菽……
產量上沒有顯著提升。
但人口卻比之大秦要少了許多。
能收取的稅糧自然就少了。
一切政策都是維穩為主!
而為了進一步維穩,還降低了賦稅。
這賦稅一低,又沒有大力發展商業的基礎。
在農耕經濟單一的情況下!
國庫自然空虛,也就呼應了前麵無法讓弩機標準化這一事。
【李世民:感覺曆史是有軌跡可循的,像漢高祖,明皇這樣崛起微末的皇帝,在拿下天下後,主要都是以休養生息,維穩統治為主,而非開疆拓土。】
【趙匡胤:這也正常,能拿下天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鞏固好統治,後世之君才有騰飛的基礎。】
【嬴政:或許也是眼界問題。】
突然成為一國之君,對他們來說可能都已經超出最初的預期了。
當然沒更大的魄力再堅定不移的往外開疆拓土。
畢竟萬一失敗了,他們剛打下的天下,可能就易主了。
這風險對於從一無所有到一國之君的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反而是一開始就身居高位的人,可能還舍得一搏!
……
而在人才選拔上,劉邦沿用了大秦軍功爵製。
但進行了一定弱化,轉向了文治。
並有征召製,即皇帝下詔特聘名士入朝為官。
或是讓高官自行征召,形成私人幕僚集團。
還有多個王朝都有的薦舉製。
還有任子製,高級官員可保舉子弟成為宮廷侍衛之類的,作為仕途的起點。
以及與他出身有些關係的吏員晉升製度。
即基層吏員可以通過實乾才能積累資曆,往上晉升。
這一點與大元吏員製度是一樣的。
多方麵的人才選舉,雖然也促進了世家官僚集團的誕生。
但也確實穩定了大漢王朝……
不過教育基礎依然薄弱。
私學教育靠諸子百家的私人傳授和貴族間的私人教師為主。
唯一有的是向民間推廣《論語》等儒學經典。
但平民能否有機會學習到,能否有好的啟蒙。
得看當地官府的推廣力度……
【嬴政:就現在這些東西來看,這劉邦也不過如此,估計個人皇帝影響力方麵,應該也不會特彆突出。】
嬴政看完後,對此有些耿耿於懷。
這有點像是在開曆史倒車了……
不管是國庫財富,農業發展,以及對外的開疆拓土。
這都遠不如前麵諸多國家……
【李世民:此言差矣,若非他開創的大漢王朝,大漢也無後麵的盛世!大漢盛世至今有許多東西影響著我們。】
【魏征:不知道龍皇的個人皇帝影響力會有什麼?】
【趙匡胤:這能說的就太多了,龍皇在太多領域,幾乎都是可比聖人的存在!農業,商業,醫療等等,許多都是他創造出來的,或是將其帶向輝煌的!!】
【朱元璋:確實!】
這一點每一個皇帝都是認可的!
就是不知道天幕最終會如何判定!
而龍國的綜合國力也呈現在了世人麵前。
一呈現,世人進一步感受到龍國除了最直接的軍事武力外!
還有諸多令人歎為觀止的東西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