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感言(亦或是討論吧)_諸天:從射雕開始無敵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諸天:從射雕開始無敵 > 完結感言(亦或是討論吧)

完結感言(亦或是討論吧)(2 / 2)

我們看書是以主角視角,但在評判一個人的行為時,你得跳出來。

在少林視角就是,你喬峰半夜潛入少林,還有沙彌指證你打了玄苦一掌,還有人說你的父母也是被喬峰打死的。

那麼圍攻你這個殺師殺父母的孽障,有什麼錯?

但就這也讓玄慈有了疑問,所以看著喬峰逃離,微微發愣,這才有了讓玄石、玄?兩人跟蹤喬峰,而後為他證明清白之事。

主角行事不叫反複無常,而是他自己有自己的標準,這個標準對錯固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他自己怎麼想就怎麼做,也是合情合理,所以他對少林因為七十二絕技來曼陀山莊,以及維護蕭遠山,心裡不滿歸不滿,但不會認為他們錯。

這隻是大家立場不同,並非真的觸碰到江湖底線“信、義”二字。

少林寺與主角的糾紛一直都是限於與他本人,並未遷怒他的親近之人,那麼他也就會有底線,不會真去欺負小和尚,失了格局。

這與反複無常根本不掛鉤。

再說回到中來,金庸筆下的喬峰,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丈夫,也是一個悲劇英雄,因為我將他寫死,導致很多人噴我!

說實話,喬峰之死,看懂的人自然明白深意,金庸將他寫絕了,他一出現,豪氣乾雲之處無人可比,必得搶了主角風頭,與本書立意背道而馳。

但若不是,那就不是喬峰,而是頂著這個名字的工具人。

我本事有限,寫不出那樣的喬峰,所以我還不如讓他提前下線,以此保留原著中那個群雄束手,氣蓋當世的喬峰。

否則,他活著,必要與主角做對,這非關其他,而是因為兩人理念不同。

不說彆的,主角與少林寺起衝突,喬峰一身武功源出少林,豈會袖手旁觀?

那是讓主角將他公平打敗,還是讓他打敗主角?

要知道以掃地僧之強,功力高出喬峰不知多少,也要讓他被擊傷,可見金庸對此人之愛重。

當然,那是因為掃地僧要將蕭遠山打的龜息,力道必須得控製的恰到好處,難度遠勝將其擊殺或擊敗,這才給了喬峰可乘之機。

但鳩摩智偷襲被掃地僧化於無形,慕容複被彈飛,喬峰就能讓他吐血,形成這種反差,無不說明,金庸愛誰。

我也看過好多人寫結拜劇情,說實話,我看到就想吐,喬峰與段譽的結拜,怎會那麼簡單,段譽的灑脫康慨那不是裝出來的。

他與喬峰喝酒以後,將自己出身,還有遇到鳩摩智,乃至於諸般醜事都毫無巨細的說給喬峰聽,壓根不掩飾。

喬峰的反應,金庸寫道:“又驚又喜”,這種反應之下,才會認可這個人,其他人做得到嗎?有目的的接近與發自內心,真心實情,喬峰看不出來?

他不是一個莽夫!

所以我寫不出來這種腦殘劇情,我寧願讓主角仗著先知優勢,陰死喬峰。

……

再說到主角想法多變,嗬嗬,我就想笑,誰的想法不變?

原著中的喬峰,誰又真正了解過?

照某些人的看法,他的想法也是變來變去,莫非也是一個反複無常的小人嗎?

喬峰剛開始身份沒有暴露之前,他是以宋為榮的,認為遼人該殺,參考原文:

【蕭峰聽到這裡,心道:“原來如此。我在丐幫當幫主之時,或親自出馬,或派人動手,殺過不少遼國的大將武人,何嘗有絲毫含疚之心,隻覺這些人該殺,殺得好。我爹爹卻致力於兩國休兵和好,有仁惠於兩國,功德勝於我十倍。”說道:“多謝大師指點,解明了小人心中的一個疑團。”】

而他知曉自己是契丹人,又在雁門關前看到宋兵屠殺契丹人,那時的他想法又變了,

【過了一會,喬峰緩緩地道:“我一向隻道契丹人凶惡殘暴,虐害漢人,但今日親眼見到大宋官兵殘殺契丹的老弱婦孺,我……我……阿朱,我是契丹人,從今而後,不再以契丹人為恥,也不以大宋為榮。”】

乃至於最後相助耶律洪基平叛當了南院大王,看到遼人打草穀,他的想法又變了,他想著為什麼宋遼不能和睦相處,所以他不願意帶兵攻宋。

照某些噴子對於主角報複黃蓉的看法,喬峰也就是賤了,宋人那樣對他,他為什麼不提兵報複,慕容博也是這樣蠱惑他的。

但他心裡不願意這樣做,那就不做。

這與主角不願意殺黃蓉,一個道理。

他不願意,就不做!

跟賤不賤有什麼關係?

關於人的想法,金庸筆下的大俠郭靖,也是成長性的,他初出江湖時,是不懂家國情懷的,明白不?

那是黃蓉跟他講的多。

【黃蓉一曲既終,低聲道:“這是辛大人所作的《瑞鶴仙》,是形容雪後梅花的,你說做得好嗎?”郭靖道:“我一點兒也不懂,歌兒是很好聽的。辛大人是誰啊?”黃蓉道:“辛大人就是辛棄疾。我爹爹說他是位愛國愛民的好官。北方淪陷在金人手中,嶽爺爺他們都給奸臣害了,現下隻辛大人還在力圖恢複失地。”

郭靖雖然常聽母親說起金人殘暴,虐殺中國百姓,但終究自小生長蒙古,家國之痛在他並不深切,說道:“我從未來過中原,這些事你將來慢慢說給我聽,這當兒咱們想法兒救王道長要緊。”】

誰真正知道這些,後來【黃蓉將範蠡怎麼助越王勾踐報仇複國、怎樣功成身退而與西施歸隱於太湖的故事說了,又述說伍子胥與文種卻如何分彆為吳王、越王所殺。

郭靖聽得發了呆,出了一會神,說道:“範蠡當然聰明,但像伍子胥與文種那樣,到死還是為國儘忠,那是更加不易了。”

黃蓉微笑道:“不錯,這叫做‘國有道,不變塞焉,強者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者矯。’”郭靖問道:“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黃蓉道:“國家政局清明,你做了大官,但不變從前的操守;國家朝政腐敗,你寧可殺身成仁,也不肯虧了氣節,這才是響當當的好男兒大丈夫。”郭靖連連點頭,道:“蓉兒,你怎想得出這麼好的道理出來?”】

郭靖的成長之路,離不開黃蓉對他說的好多典故,乃至於黃蓉對他說嶽飛與韓世忠這些抗金名將事跡,讓郭靖悠然神往。

【郭靖默誦範仲淹所作的嶽陽樓記,看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時,不禁高聲讀了出來。

黃蓉道:“你覺得這兩句話怎樣?”郭靖默默念誦,心中思索,不即回答。黃蓉又道:“做這篇文章的範文正公,當年威震西夏,文才武略,可說得上並世無雙。”郭靖央她將範仲淹的事跡說了一些,聽她說到他幼年家貧、父親早死、母親改嫁種種苦況,富貴後處處為百姓著想,不禁肅然起敬,在飯碗中滿滿斟了一碗酒,仰脖子一飲而儘,說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大英雄、大豪傑固當如此胸懷!”】

在國仇家恨之下,郭靖本來相助蒙古滅金,可後來對於蒙古屠城的殘暴之舉,有了疑問,自己報仇,害死這麼多人,是對是錯?

他麵對鐵木真這等人物據理力爭,進行質問,可以為了素不相識之人,將莫大賞賜換成饒了他們性命。

本來他是答應黃蓉要退婚的,莫非這也是反複無常?

後來他母親自殺而死,郭靖產生一種疑問,我武功越來越高,可自己的親人,我都護不住,一個個接連而死。

那時他以為黃蓉也死了,所以就產生了忘掉武功之舉,被人打也不還手。

那麼後來他經過丘處機開導,黃蓉的出現,洪七公怒斥裘千仞,讓他知道武功本無對錯,而是心,所以他保家衛國,抵抗侵略,直到與襄陽共存亡。

【黃蓉道:“蒙古兵不來便罷,倘若來了,咱們殺得一個是一個,當真危急之際,咱們還有小紅馬可賴。天下事原也憂不得這許多。”郭靖正色道:“蓉兒,這話就不是了。咱們既學了《武穆遺書》中的兵法,又豈能不受嶽武穆‘儘忠報國’四字之教?他教的是‘破金’,其實是‘破敵’,用以‘破蒙’,那也無妨。咱倆雖人微力薄,卻也要儘心竭力,為國禦侮。縱然捐軀沙場,也不枉了父母師長教養一場。”黃蓉素明他心意,歎道:“我原知難免有此一日。罷罷罷,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

我想問,黃蓉本想著打不過就跑,後來又說你我一起死,莫非也是一種反複無常?

……

我寫書能力不行,但讀了金庸原著好幾遍,無論是三聯版還是新修版。

好多網友,對金庸老爺子的修改不滿意,說實話我感覺新修版改的好,好多劇情邏輯性更強。

比如蕭遠山,為什麼殺他就可能挑起宋遼之爭呢?

新修版就能說的過去,因為蕭遠山的身份高,夠分量,皇上太後都聽他的話。

三聯版沒有交代這些,讓人就很迷惑,

金庸有段訪談的原話:【金庸:「降龍十八掌」不一定要在當中儘數施展,是可以隻用十六掌的。至於另外的兩招之所以不使出,那是洪七公或郭靖兩人故意要留一手的。各位,【我的解釋有時好像是強詞奪理或者說笑話】,所以【隻能勉強說得通】,【其目的是為了讓大家開心一點】,【一旦正式修改的時候,我會儘量遵照各位的意見,改得比較合乎情理】。】

換源app】

這是新修版之所以麵世的原因。

同樣,金庸老爺子新修版都在改變一些情節,莫非也能歸咎到他反複無常上來?

同樣我說到這裡,有人也質疑主角,認為他還不如楊康。

嗬嗬,楊康的經曆放在現在,就是一個有錢有勢的人,為了得到他媽,殺他爸,睡他娘,當然,他爸命大,沒死,可最後害的他爸他媽都死了!

這人從段天德嘴裡知道真相以後,但凡是個血性男兒,都知道要報仇吧?什麼生恩不及養恩大的論調,就是有病!

這養恩怎麼來的?這是見義勇為,扶危濟困?

最大槽點還不是這些,是他在歸雲莊信誓旦旦要跟完顏洪烈劃清界限,還要報仇,郭靖卻說這事交給我來,他畢竟對你有養育之恩,可咱們的楊康呢,舍不得榮華富貴又跑回去也就罷了。

但隻這一點,還談什麼生恩養恩的,就可笑了,他就是貪圖富貴,權勢地位。

而後又用結拜信物,那柄匕首刺殺郭靖,要將丐幫撤出北方,以利金國攻宋,種種無恥之事,也配和主角相提並論?

主角做人小節有虧,大節豈是楊康之流可比的。

最可笑的就是彭連虎,在楊過麵前,想為楊康洗白一把,本來是想誇誇他品質的,竟然找不出理由也,卡那了,沒辦法隻能說外貌了,說他長得帥!

楊過心裡想啥,金庸沒寫,但我們難道想不到,肯定是媽買批,你還不如不說!

現實中不存在上帝視角,沒人能了解另一個人的所有,現實中的惡人都是社會上普羅大眾定義的,不是上帝定義的。

但楊康這人就從各個陣營的人,看來都是個小人,足矣說明他的失敗了。

當然,現在的奇葩,也可以說是標新立異之人太多,為這類人洗地不遺餘力。

這些人我也理解,其實就覺得自己隨大流,如何體現我特殊的存在感?

正是:當人們缺少表達的渠道時,表達發聲就是主要的訴求;而當表達發聲的渠道暢通無阻時,凸顯自我就成了主要訴求。

在這個不發朋友圈就被視為異類、看個電影都要發彈幕的氛圍下,標新立異絕對是必需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才正常。

再說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

令狐衝!

不知什麼時候起,這個仁人君子人物被網友說成了一個是非不分的白眼狼,嶽不群倒成了一個一個勵誌典型。

而這些人,誰又去讀過原著。

這樣評判令狐衝,無非是說他跟田伯光稱兄道弟,又得了獨孤九劍,不跟師父坦白,還與魔教有染等等。

其實隻是自己道德觀低下罷了,不知道武林中最重要的就是“信、義”二字,這是立身之本。

令狐衝與田伯光剛開始的稱兄道弟,是為了救儀琳,但他打不夠,那是權宜之計。

結果泰山派的幾個放嘴炮,本事不夠被田伯光殺的殺,傷的傷,他們開始敗壞令狐衝名聲,說華山派大弟子與淫賊稱兄道弟。

但卻忘了,他們性命也是令狐衝救的。

而後劉正風一家被嵩山派斬儘殺絕,餘滄海滅了福威鏢局,弟子燒殺搶掠,這些都是名門正派,而他的性命卻是魔教長老曲陽救的。

尤其是大嵩陽手殺一個十幾歲的女孩曲非煙,這一幕幕對令狐衝衝擊力太大,他就有個疑問,到底誰是正誰是魔?

後來林震南將遺言說給令狐衝聽,而令狐衝何時有過隱瞞,都告訴了林平之。

換了我們,既然明知與辟邪劍法有關,能說出去的又有幾個?

恐怕還在嘲笑令狐衝傻吧?

殊不知這就是立身武林最重要的“信義”二字,他後來被風清揚傳授獨孤九劍,說的清楚,你見我之事,對你師父也不可說起。

令狐衝是答應了的。

他一諾千金,如?

?能夠食言而肥?

現在世風日下,自己道德觀低下,卻將一言九鼎的至誠君子看成傻子,太過可悲!

好多人,壓根忽略了令狐衝最重要的一次心理路程,令狐衝被田伯光打傷,又遇到正道門派,青城派弟子,差點丟了性命,被曲洋所救。

後來又親眼所見費彬之狠毒,和劉正風滿門之淒慘等等巨變,憑心而論,以他本身放浪不羈的性子,內心思想會不會有大轉變?到底誰才是魔?誰是正?

他見到的魔教之人,采花惡賊,某種意義上比他們這些正道還要強的多,最起碼人家光明磊落!

就這他為了華山派仍然不遺餘力,好多人扯,為什麼不將獨孤九劍傳給他師父,為什麼不將五嶽派密洞說出來!

這就是江湖人最基本的準則,說話算數,講究信義,答應人的事,就不能食言,嶽不群偽君子的本質,任我行在十幾年前,就看的清楚明白。原話是他還未騰出手來撕下他的假麵具,結果被囚禁了。

可他卻對寧中則敬佩有加,莫非任我行說的是假話?

為了林家辟邪劍法,連女兒都能利用舍棄,不擇手段的野心家,竟然都成了競相追逐的偶像,嗬嗬……

還有人說令狐衝不殺田伯光,原文:

【田伯光冷冷地道:“你隻須這麼一劍刺將過來,殺人滅口,豈不乾脆?”令狐衝退後兩步,還劍入鞘,說道:“當日田兄武藝遠勝於我之時,倘若一刀將我殺了,焉有今日之事?在下請田兄不向旁人泄露我風太師叔的行蹤,乃是相求,不敢有絲毫脅迫之意。”田伯光道:“好,我答允了。”令狐衝深深一揖,道:“多謝田兄。”】

田伯光回雁樓不殺他,在華山先製住他也沒殺他,結果令狐衝武功大進,就反手殺他,試問,這還是個人?

田伯光伸出手去,說道:“令狐兄,咱們握一握手再死。”

【令狐衝不禁遲疑,田伯光此言,明是要與自己結成生死之交,但他是個聲名狼藉的采花大盜,自己是名門高徒,如何可以和他結交?當日在思過崖上數次勝他而不殺,還可說是報他數度不殺之德,到今日再和他一起廝混,未免太也說不過去,言念及此,一隻右手伸了一半,便伸不過去。

田伯光還道他受傷實在太重,連手臂也難以動彈,大聲道:“令狐兄,田伯光交上了你這個朋友。你倘若傷重先死,田某決不獨活。”

令狐衝聽他說得誠摯,心中一凜,尋思:“這人倒很夠朋友。”當即伸出手去,握住他右手,笑道:“田兄,你我二人相伴,死得倒不寂寞。”】

令狐衝並非心裡沒譜,後來他差點被嵩山派的狄修所殺,對田伯光說的清楚,

【令狐衝道:“田兄且慢。”田伯光道:“怎麼?”令狐衝道:“田兄,令狐衝數次承你手下留情,交了你這朋友,有一件事我可要良言相勸。你若不改,咱們這朋友可做不長。”

田伯光笑道:“你不說我也知道,你勸我從此不可再乾奸淫良家婦女的勾當。好,田某聽你的話,天下蕩婦淫娃,所在多有,田某貪花好色,出錢也能買到,不必定要去逼迫良家婦女,傷人性命。哈哈,令狐兄,衡山群玉院中的風光,不是妙得緊麼?】

那麼我問一句,名門正派的人都是要殺自己這個華山弟子的,前有費彬,後有狄修。

救自己命的,饒自己命的,卻是為人不齒的曲洋,田伯光,我們會不會對那句“魔教中人,拔劍便殺”產生質疑?

乃至於他在破廟救了華山派,被嶽不群派人監視,被王家人欺負。

因為真氣之事,命不久矣。

師父還在為是否求平一指救命,難以抉擇,江湖上的歪門邪道卻想儘辦法救他。

而他也不知道端倪,總不能人家救他,他還不理人吧?結果五霸岡之會後,自己被師父逐出師門等等之事。

他卻放棄了方證傳授易筋經的橄欖枝,就這一點,當今社會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他怎能不自暴自棄?但正因如此,他才看不慣眾人圍攻向問天,才有了遇上任我行,活下去的可能。

而且縱觀全書,從始至終,令狐衝也沒有對不起嶽不群的地方。

嶽不群的假仁假義,不擇手段,處處有所體現,恒山派遇難,讓口口聲聲說什麼五嶽劍派,同氣連枝的華山派救援,嶽不群一推再推,尼姑都說他道貌岸然是個偽君子。

其實說白了,當今社會出現大量嶽不群粉絲、楊康粉絲,隻是一個問題,其實是好多人就是現實中楊康、嶽不群,他們需要道德支撐,需要翻桉,求一個心安理得。

也可以說是,我們都想做令狐衝,肆意揮灑,結果都混成了嶽不群,自然看不慣令狐衝這種人,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

也是武俠的天地越來越小的原因之所在,因為大俠那種有恩報恩,有仇卻未必報的風格,我們做不到,理解不了,所以都成了毒點。

試問,現在誰寫,遇上雲中鶴這種淫賊,不殺;遇上敢罵自己為雜種的嶽老三,不殺,恐怕作者會被罵死吧?

哈哈……

但喬峰就那樣做了!

所以,就連我們讀者的想法都一直在變,同一件事,幾十年前的看法與現代都有不同,遑論主角顧朝辭的行事風格呢?

他並非反複無常,可是靈活機變,隨事而變,隨心而生。

……

再次感謝粉絲榜上的各位書友支持,以及致m1n9傷、海鷹贏、big、裕仁,求敗劍魔、李公梓2019、一朝夢碎意難平等書友的大力支持!

在下再次拜謝諸位了!

有緣江湖再見。


最新小说: 血色東莞:姐姐的致命溫柔 幽陵萬機 民間恐怖鬼事 穿越盜筆,開局劍仙隊友 盜墓:開局古神奪舍,我反手煉化 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 全球輪回之我自帶劇情庫 背叛後從鄉鎮到封疆大吏 特事科麻了,這人比鬼還邪性 殺手重生從六零年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