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突然回頭看向坐在後排的梁瑜,臉上帶著一絲探究的笑意:
“梁顧問,”他用了梁瑜的新頭銜,顯得既正式又帶著點親近:
“你是漢東大學的高材生,對漢東的‘生態環境’,應該有些切身感受吧?給我們這些外來戶先透透風?”
梁瑜聞言,不動聲色的合上手裡的文件,露出謙遜的笑容:“劉組長,您這可是給我出難題了。
我就是一個埋頭讀書的學生,哪能看清省裡那麼大的生態格局,見識淺薄,怕是要誤導各位領導了。”
劉維民嗬嗬一笑,身體微微前傾,話鋒一轉道:“誒,太謙虛可不好。我可是聽說,你的授業老師,正是漢東省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的高育良同誌。
那…不如就說說,在你這位得意門生眼中,高書記是怎樣的領導風格?跟我們談點切身體會吧?”
梁瑜臉上的笑容不變,他略作沉吟,仿佛在認真回憶,才緩緩開口:“高書記,是一位理論功底非常深厚、工作思路清晰,極其注重原則的領導。
我在他身邊學習,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如何係統性地思考問題,如何把握政策的核心精神。”
劉維民聽著,手指在文件夾上輕輕敲點,臉上看不出太多表情,隻是微微頷首:
“嗯,重規矩,講章法......好,好啊,依法依規,本就是我們的底線和武器。”
就在這時,右邊座位來自研究室的副組長何濤突然揚了揚手中的文件,插話進來,語氣帶著明顯的探究:
“梁瑜同誌,你對漢東省呂州市那個月牙湖項目有了解嗎?我看這評估報告,一處好好的天然景觀湖邊上。
竟然能批出來蓋這麼大一座美食城?這規劃…”他話沒說完,但質疑的意味已十分明顯。
梁瑜聞言,臉上依然掛著那抹溫和得體的微笑,輕輕搖頭,語氣坦然:“何組長,你這可問住我了,我也就熟悉老家京海和學校所在的京州一些事,呂州離得遠,這些具體項目,我還真不清楚。”
何濤下意識地皺了皺眉,似乎覺得梁瑜避重就輕,追問道:“可我看這文件上,當年拍板同意美食城項目的,就是時任呂州市書記的高育良書記啊。”
車內的空氣仿佛瞬間凝滯了幾分,連高速行駛的引擎聲都顯得突兀起來。
梁瑜臉上的笑容紋絲未變,隻是眼神略微沉靜了些,語氣平和依舊:“是麼?這我還真沒問過老師……”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既未否認事實,也未做任何延伸評價。
就在這微妙的靜默即將拉長的當口,坐在梁瑜身旁的督導組成員蔣偉。
不動聲色地拿起麵前小桌板上的保溫杯,自然地遞向梁瑜,聲音沉穩地打破了僵局:“梁瑜同誌,聊了有一會兒了,喝口水潤潤喉嚨吧。”
“有勞了。”梁瑜微微頷首,十分自然地接過了茶杯,低頭輕啜了一口,動作從容不迫。
何濤看到梁瑜低頭飲水的動作,也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追問有些冒失。
他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尷尬,隨即也笑了笑,順勢將目光投向車窗外飛速掠過的田野,不再言語。
車廂內,隻剩下偶爾翻閱文件的輕微聲響。
梁瑜放下茶杯,目光平靜地看向前方,仿佛剛才那短暫的鋒芒與試探從未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