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單的寒暄過後,一行人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步入接待大樓。
省辦公廳副主任低聲向劉維民彙報:“貴組安排在東側‘石榴廳’召開首次閉門會。
日程與場地已全部準備就緒,文件包、發言名單、席位圖已在會議室桌麵放置。”
劉維民腳步未停,微微頷首道:“辛苦省辦的同誌們了。”
梁瑜默默跟在隊伍稍後的位置,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一份沉甸甸的《漢東省製度試點資料藍皮書》。
修長的手指隨意翻開第一頁,“漢東省重點製度匹配城市表”赫然在目。
他的目光迅速的掠過幾個關鍵地名:“京州市,京海市,綠藤市,呂州市......”
上午十點整,接待中心東樓三層,“石榴廳”內燈光明亮,旗幟鮮豔。
十餘張橢圓會議桌拚合而成的長桌中央,擺著一塊紅色銘牌:
>中央紀委行賄黑名單製度漢東試點工作啟動會
一張巨大的橢圓形會議桌占據了中心位置,桌麵上整齊擺放著名牌、話筒、茶杯和文件。
圍繞著會議桌,漢東省下轄各市的市委書記們早已悉數就位。
當中央調研組在劉省長陪同下進入時,各地的市書記都迅速起身,目光齊刷刷的聚焦入口。
京州市李達康卻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當其他人翹首以盼時。
他正微微傾身,手指快速地在麵前一份厚厚的文件上劃過。
眉頭微蹙,似乎還在對某個細節進行最後的推敲,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世界裡。
直到劉省長引著劉維民、梁瑜、何濤三人步入會場中心區域,熱烈的掌聲響起。
李達康才仿佛被驚醒,從容地放下手中的簽字筆,抬起頭來。
臉上剛要露出一絲歉意的笑容,然而,當他的視線越過劉維民。
落在他身旁那張年輕得過分、卻又無比熟悉的麵孔上時——
李達康的身體猛地一震!幾乎是條件反射般地,他“唰”地一下挺直了腰板,迅速的站了起來。
動作之快、幅度之大,甚至引得旁邊幾位書記投來詫異的目光。
梁瑜顯然也注意到了李達康這瞬間的失態,他目光平靜地迎上對方震驚的眼神。
對著如今京州的掌舵人達康書記,微不可察地頷首致意。
李達康心中掀起驚濤駭浪,瞳孔劇烈收縮。
梁瑜怎麼會出現在這裡?出現在中紀委的核心調研隊伍裡?!’
此時,劉省長洪亮的聲音在會場回蕩,為他解開了謎底,也帶來了更大的衝擊:
“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中央試點辦調研組組長劉維民同誌!這位是副組長何濤同誌!
這位——是本次試點工作的特彆顧問,梁瑜同誌!大家歡迎!”
雷鳴般的掌聲再次響徹“石榴廳”。李達康臉上保持著公式化的微笑。
雙手用力地鼓著掌,心中卻是翻江倒海:
‘特彆顧問?!’這個頭銜到了梁瑜頭上就絕非虛設。
‘難道…這次震動全省這個行賄黑名單試點製度,核心文本就是出自梁瑜之手?
這個認知讓李達康的思路瞬間被顛覆,坦白說,他對這個試點項目本身是持保留態度的。
在他眼中,這套製度就像一副精心打造的枷鎖。
看似規範,實則嚴重束縛了地方在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過程中的靈活性。
他原本的計劃是:絕不公開唱反調給中央調研組難堪,但也絕不會積極推動。
保持一種“有限配合”的姿態,靜觀其變,但現在,一切都不同了!
如果這套製度是梁瑜同誌親手設計、推動落地的……李達康心中的天平瞬間傾斜。
梁瑜同誌的能力、眼光和立場,他是深切體會過的。
由梁瑜主導的製度,其深意和長遠考量一定是不凡的。
本次閉門會議由省紀委書記梁寶德主持,他開場發言條理分明,措辭鏗鏘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