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送走技術人員,梁瑜還未及坐下,房門再次被叩響。
門外站著的正是蔣偉,他一手提著黨校食堂的晚餐盒飯,一手拿著一份整理好的打印文件——正是梁瑜在座談會要求的“窗口同誌發言要點”。
當眾人在車上閉目養神時,蔣偉已全神貫注地將要點梳理成型;下車後更是爭分奪秒地在房間內仔細核對、潤色。
“梁顧問,這是晚餐,”蔣偉示意手中的盒飯,語氣帶著恰到好處的恭敬與務實,“總結會時間快到了,要不您先將就用點?要點也整理好了。”
梁瑜眼中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許——這蔣偉的執行力確實超出預期,他側身讓開邀請道:“成,蔣哥,您請進。”
蔣偉將盒飯輕放在書桌上,梁瑜已走到飲水機旁:“水還沒燒開,將就喝點常溫水。”
蔣偉立刻直起身,雙手接過水杯:“梁顧問您太客氣了!我本就是組織安排來協助您推進工作的,都是分內之事。”
蔣偉抿了一口溫水後,便將那份打印整齊的“窗口同誌發言要點”輕輕放在書桌上,與餐盒並列,紙張邊緣平整,顯然是精心整理過的。
梁瑜沒有立刻去動餐盒,而是先拿起了那份要點。他拉過書桌前的椅子坐下,目光迅速掃過紙頁。
蔣偉坐在一旁,雙手交疊放在身前,身體微微前傾,保持著隨時傾聽的姿態。
梁瑜看得很快,但很專注,他的手指偶爾在某一行字句上停頓片刻。
當他翻到最後一頁,目光在“責任層級說明需清晰透明、可追溯,避免窗口成為矛盾焦點”的總結性建議上停留了幾秒。
“嗯……”梁瑜終於抬起頭,將文件輕輕放在桌上,開口誇讚道,“要點抓得很準,尤其是這幾點,”
他指向文件中標紅加粗的關鍵句,“這幾個怕字——這就是基層同誌最真實、最沉重的顧慮。
製度設計如果忽略了這些‘怕’,再好的初衷也會在執行層走樣,甚至激起反彈。”
蔣偉心中微微一鬆,連忙答道道:“梁顧問,我是根據窗口的幾位同誌的原話提煉的,儘量保留了她們的語氣和擔憂的核心。
“這就是關鍵。”梁瑜拿起一次性筷子,掰開,“照章辦事四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章’由誰定?‘事’的邊界在哪?出了問題,是‘章’錯了,還是‘事’沒辦好?往往就成了扯皮的根源。
他夾起一口飯菜,動作不疾不徐,思路卻異常清晰:
“我們設計的後台責任層級說明,就是要把章和事、執行和決策的線劃死!”
讓基層同誌‘照章辦事’時,能挺直腰杆,不必瞻前顧後。
這番話,既是說給蔣偉聽,更像是對製度底層邏輯的再次確認和加固。
蔣偉聽得心頭一凜,更深切地體會到了梁瑜設計中的深意。
這不僅僅是技術流程,更是權力與責任的清晰界定。
“梁顧問,我明白了。這份要點,還需要我再補充什麼嗎?”蔣偉問道,態度更加認真。
“不用。”梁瑜搖了搖頭笑到:“核心點都有了,這份材料,是今天調研最大的收獲之一,也是明天製度打補丁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