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的發力,在椽省這台龐大的機器上,展現出令人咋舌的效率。
在汪明的親自督導和紀委、治安廳的“精誠協作”下。
王魚——這位在錢四口中呼風喚雨的“王哥”——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被精準定位並迅速抓捕歸案。
針對王魚的調查與證據固定,更是快得超乎尋常。
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將早已準備好的材料有條不紊地推送到辦案人員麵前。
王魚的“種種罪行”,如同被春日暖流解凍後爭先恐後躍出水麵的鯉魚。
一條接一條,清晰無比地呈現在世人眼前:
濫用職權、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尋釁滋事、故意傷害致人重傷……。
樁樁件件,卷宗堆積如山,足以稱得上罄竹難書。
這效率之高,足以讓任何關注此案的人驚歎於椽省省委打傘破網的力度。
輿論場上自然是一片叫好,認為這是椽省政治生態向好的標誌性事件。
然而,隻有身處風暴核心的少數人明白。
這看似雷霆萬鈞的打擊,其範圍被精準地框定在了王魚這個人身上。
這位“王哥”之上是否還有“哥”,在專案組的卷宗裡,成為了另案處理的注腳。
王魚,成了這場風暴中被拋出的棄子,一個足以平息眾怒、向上交代、又能確保不掀翻桌子的“完美”選擇。
在省委強大的意誌推動下,司法程序以超常規的速度推進。
逮捕、起訴、開庭,一氣嗬成,快得讓人目不暇接。
當王魚被法警押解著,步履蹣跚地站上被告席時。
距離那個停車場的夜晚,僅僅過去了不到一周。
法庭莊嚴肅穆,旁聽席上,除了必要的司法人員和媒體代表,還坐著幾位神情肅穆的省委代表。
而在旁聽席一個並不起眼但視野極佳的位置上,梁瑜也正打量著這場庭審。
庭審過程按部就班,公訴人義正詞嚴地宣讀著起訴書,列舉著王魚觸目驚心的罪行。
證據一一展示,證人的證詞清晰有力,王魚站在被告席上。
昔日的氣焰早已蕩然無存,臉色灰敗,對指控供認不諱。
他深知,在省委如此力度的打擊下,任何掙紮都是徒勞。
他選擇了沉默的認罪,成為這場表演中配合的演員。
當法官最終敲下法槌,以受賄罪、濫用職權罪、故意殺人罪等數罪並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