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許多人和他一樣一頭霧水,畢竟他們學習的專業是建築設計,不是經濟學或工商管理專業。
“好吧,我們現在一起捋一下。”
秦楓剛才沒直說,不是想裝逼,而是他自己心裡也就一個模糊的概念,需要點時間在腦海裡捋一捋。
他把黑板擦乾淨,拿起粉筆在上麵畫了紡織三廠的簡易平麵圖。
“首先,三廠的廠房麵積很大,曾經的員工也很多,想要恢複從前的模式很困難,所有第一步,要把廠房拆分成不同的用途。”
崔時宜點頭同意這個做法:“拆分後需要和紡織相關,這樣才能解決大部分人的就業。”
說完後,她看向自己筆記本上「民族」兩個字,思路似乎有些打開了。
秦楓思考了兩秒:“不能等著上頭分配任務,要他們自己去拉業務,找訂單。”
“這是要改成私營的加工作坊?”芳姐眉頭微微皺起,覺得不太可行。
國營企業的工人是很吃香的,多少人想擠進來,同理,曾經是國營企業的工人,讓他們去私營的小作坊工作,他們不一定樂意。
“個人選擇,願意的就做。”秦楓隨口糾正:“還有,不是作坊,是工作室。”
他放下粉筆,手裡拿一根簽字筆轉得飛快,腦海裡的思路也越來越順。
“前麵廠房修改成服裝工作室,邀請美院的學生作為設計師,後麵的廠房依然用來生產,但不是生產成品,而是生產樣品。”
“工作室屬於私營的,對外招入駐商,你們企業和美院那邊聯係,幫入駐商牽線美院的設計師,他們之間雙向選擇,看對眼了就合作。”
“另外可以增設一個小型的博物館或者展覽館,和文旅合作把這裡打造成服裝品牌的孵化基地。”
“隻要名氣打出去,還能增設商業街和小吃街,保安、保潔、餐飲,這裡麵可以提供很多就業崗位,尤其適合年齡大的人就業。”
秦楓起身走到黑板前。
“粵省的服裝款式大多參考國外和港城,如果走一樣的路線,我們這裡絕對拚不過他們,隻能另辟蹊徑。”
他又在黑板空白的地方寫上「民族」兩個字。
“民族就是我們這裡的特色。”
會議室裡靜悄悄的,所有人都被這番話驚得回不過神。
秦楓沒心思理會他們,剛才說了一通,他把自己的思路說通了,發言結束後立即坐下來,翻開筆記本記錄。
等他把思路全都寫下來,一抬頭對上一雙雙驚訝的眼睛,不由地有些心虛。
“那個,剛才是我個人的見解,不一定能成功,大家各抒己見,都說說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能成!”第一個搭話的居然是芳姐。
她激動得站了起來。
如果上麵說的成了,那就不僅僅是解決了三廠下崗員工的就業問題,還能替紡織廠拉到許多計劃外的訂單。
除此之外,新增的餐飲售貨員什麼的,還能給社會製造新的就業崗位。
芳姐一想到這裡,心臟就撲通撲通亂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