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知道秦楓這小子喜歡挑戰自己,尤其是他沒碰見過的項目,肯定感興趣。
秦楓已經沉浸進去。
川省的飛仙嶺橫亙在兩座大城市之間,嚴重阻礙了這兩座大城市的交流。
想要發展,必須要打通這兩座城市之間的運輸通道。
當地政府早在五年前就已經有了計劃,飛仙嶺這座龐然大物成了最大的阻礙。
若是繞過飛仙嶺修建公路,需要繞一大圈,計算過成本和收益後,他們發現這樣做並不劃算。
路程並沒有縮短太多,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根本沒有意義。
最終還是決定要在飛仙嶺開鑿隧道。
新方案出來以後,又遇到了問題。
火藥被發明出來以後,使用火藥開鑿隧道成了主流方式。
比如詹天佑在主持修建京張鐵路時,就使用了火藥開鑿隧道,有名的八達嶺隧道就是使用了這種辦法。
先是鑽孔,埋下火藥,爆破後清理碎渣,然後做支護工作。
川省原本也是這麼打算的。
問題就在這裡,川省政府邀請地質專家進行地質勘察後,地質專家明確表示,飛仙嶺沒有使用火藥爆破的條件。
地質報告中明確指出,飛仙嶺隧址區域的岩石多為花崗岩、閃長岩這樣的硬質岩。
使用火藥爆破有很大的可能會引發岩爆,威脅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
並且,飛仙嶺隧道的全長超過35公裡,屬於超長隧道。
采用火藥爆破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獨頭推進長度過長會導致通風困難。
一旦不能及時散煙,影響工程進度是小事,造成施工人員中毒是大事。
另外,飛仙嶺距離兩個大城市的距離並不遠,使用火藥爆破,很可能會給兩個城市都帶來災難。
事情進展到這裡,又停住了。
當地政府焦頭爛額,自己解決不了,隻能尋找中央求助,因此這個計劃書,被遞到了交通院。
秦楓仔細看完計劃書和地質分析報告,合上了文件夾。
湯院長適時問:“怎麼樣,你有什麼想法?”
秦楓表情複雜,還是回答:“如果堅持要在飛仙嶺開鑿隧道,最好的辦法是使用盾構機和TBM挖進機。”
盾構機用於軟土挖掘。
而TBM的全稱是全斷麵硬岩隧道挖進機,用於岩石挖掘。
但問題是,我國目前根本沒有能力獨立研發和生產盾構機和TBM挖進機。
至於從外國進口,這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盾構機和TBM都是需要根據具體工程的地質條件量身定製,每一台的設計費和生產費都是以億為單位。
秦楓苦笑:“院長,您可真是給我找了個大麻煩。”
湯院長露出老狐狸似的笑容:“沒有比你更合適的人選了。”
秦楓的舅舅是機械總院的高級工程師,有架橋機和千噸級起重機的成功案例在前,國家對機械總院很有信心。
退一步講,若是機械總院實在是研究不出來,國家希望至少盾構機和TBM的設計由自己人來完成。
培養人才還是其次,主要是能省下一大筆錢。
而這個被選中負責設計的倒黴蛋,就是秦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