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裡人聲鼎沸,整條船上最“位高權重”的幾乎都到齊了。
郭坤和張船長正盯著張衛星雲圖用極快的語速交換著意見,而其他人也是個個步履匆匆,神色緊張。
趙陽意識到肯定是遇到了什麼預料之外的危機,但一時間又找不到人來問。
就這麼在原地站了十來分鐘,最後還是另一位副隊長董乾明發現了他,於是便抽空跑了過來,用簡短的語句把情況介紹了個大概。
就在半小時前,氣象班觀測到今年的第19、20號台風的行進路線突然發生改變,與“向陽紅10”號船和“J121”船的原定航線出現重合。
尤其是19號台風,在受到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的影響後被壓向了菲律賓的東部,但它並沒有減弱,而是達到了陣風12級的強度,又以10節的速度完成了360度轉向,徑直朝著考察隊撲來。
加上新生成的20號台風,一旦船隊與它們遭遇,很有可能會同時麵臨巨浪、暴雨、狂風的多重威脅,情況可以說是岌岌可危。
“卞班長,氣象班這邊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術業有專攻,哪怕是郭坤和張船長這時候也不敢貿然做出決定,他們都把目光投向了始終坐在遠端翻看著最新氣象圖的男人。
卞林並沒有立刻做出回答,他的食指不斷敲擊著桌麵,足足思考了好幾分鐘後才猛地站起身子。
“現在有四個方案,第一個,按原計劃航線航行,兩船慢速通過宮古水道,駛入太平洋。但從雲圖上來看,第19號台風的運動沒有規律可循,存在需要正麵抗擊的風險。”
“第二個方案,避風錨泊,等台風過去後再起錨出發,這個方案對安全有絕對的保證,但是要等多久,會不會影響後續的其他計劃,全都是未知數。”
“三,我們駛向衝繩島,利用那邊的海域和台風周旋,但同樣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而且能不能完全避開台風並沒有十足的把握。”
“最後一個,重新製定航線,我的建議是由原來的宮古水道改為從日本的吐噶喇群島的寶島和橫當島中間穿越,進入太平洋後直接插向關島以南,再回歸預定的航線。”
卞林的專業水平極為強悍,在全中國也屬於最頂尖的那幾個,這得益於紮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千錘百煉的實戰經驗,所以才讓他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把當下可行的方案全都擺在了郭坤和張船長的麵前。
決策時刻無疑是最難熬的,這不僅僅決定了這趟南極破冰之旅能否繼續下去,也關乎著兩條船大幾百號人的生命安全。
“張船長,我建議選擇四號方案,雖然會比原定計劃多航行兩個小時,但能夠最大程度避免台風的襲擊,保障船體、物資和隊員們的安全。”
郭坤不是個優柔寡斷的人,在詳細研究了各個方案的差異後,他快速做出了建議。
最終決定權還是交到了“向陽紅10”號船的船長張向晚的手上,如此沉甸甸的責任讓這位多年的“老水手”都有些難以抉擇。
但台風不等人,在又一次充分權衡利弊後,第四號方案被決定實施。
通訊班將改變航線的決定同步傳達給了“J121”船和北京,此時海麵上的風力已經來到了6級,海浪超過2米。
徹夜無眠,當晚船上的很多人都在默默祈禱,包括趙陽自己。
黑漆漆的天空電閃雷鳴,在肉眼無法洞察的地方狂浪正伺機而動。
情況緊迫,兩條船不再有絲毫猶豫,快速調整方向並將航速提升到了18節。
張向晚親自掌舵,在經過了一整個夜晚的奮戰後,於第二天上午穿過了寶島水域,成功進入了太平洋。
相比於有驚無險的穿越,更讓趙陽慶幸的其實是後續傳來的氣象報告。
如果當時抱著僥幸心理繼續按照原航線航行,“向陽紅10”號船和“J121”船將在宮古水道與第19號台風正麵遭遇,預計海浪將會達到恐怖的5米以上。
這種程度的風暴或許沒法真正阻止考察隊前進,但無疑將對船上的很多設備和物資造成巨大威脅,從而直接影響後續登錄南極的計劃。
毫不意外,當天趙陽黑板報的主題正是這次與台風遭遇的經曆。
他還特地把會議室裡的場景描述給了馬舒舒,最後成為了一幅卡通粉筆畫。
畫裡卞林、張鬆他們各抒己見,郭坤與張船長一錘定音,汪洋大海風起雲湧,兩艘巨輪如利劍般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