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前宋都偏安一隅了,他怎麼還能掏出這麼多的銀子,養得起蠻爹?
朱高熾再次加大火力,追問道:“而且哪怕是偏安一隅,可這前宋卻是繁華富庶,歲貢一次都沒少給過不說,其都城汴京還是天下第一繁華富庶之地!”
“你們就沒有想過……為什麼?”
為什麼?
對啊,為什麼?
答案呼之欲出!
老朱似乎想到了什麼,臉色陡然難看了起來。
徐達與李文忠則是齊齊深吸了一口氣。
“因為……海外貿易!”
老朱直視著老朱的目光,後者此刻已經陷入沉思。
“前宋王朝通過海洋貿易抽取的商稅,占據了整個財政收入的五分之一,這是什麼概念?”
“就好比我大明一年財政總收入兩千萬兩,而還海外貿易征收的稅銀就有四百萬兩,比之大明一年征收到的稅銀還要多!”
據《明史》記載,大明每年的財政收入約為三百萬兩白銀。
當然,這數字僅為賬麵之銀,未將田賦、鹽稅、工商稅、鈔關稅以及徭役等全部換算在內。
若是將諸般稅賦悉數換算成銀,大明平均每年的財政收入,約莫有兩千萬兩之巨。
先前眾人還沒有什麼概念,可現在聽到了具體的數字,卻是一個個都變了臉色。
這尼瑪地,就一個海外關稅,都能征收四百萬兩?
那大明要是重開市舶司,一年稅銀不就多出了好幾倍嗎?
老朱、徐達和李文忠三人下意識地不信,可事實就擺在麵前,隻需要去查查宋朝的經史典籍,就不難證明小胖墩說的是真是假。
朱高熾繼續出言,持續加大火力。
“這還隻是關稅,還不算朝廷經商所得。”
“前宋通過海洋貿易,進出口貨物多達四百種以上,中國主要出口茶葉、瓷器、絲綢等特色商品,因為其隻產自於中國,所以隻要將這些東西運出海外,價值立刻就會翻上數十倍不止,而也一定能夠獲得幾十上百倍的利潤!”
“多少?!”老朱卻是聽得眼睛都紅了。“熾兒你剛剛說多少?”
“絲綢、茶葉、瓷器,隻要運出海,就是幾十上百倍的利潤?”
老朱難以置信地追問道,隻覺得心痛得無法呼吸。
這他娘地可都是真金白銀啊!
這可都是錢啊!
禁海?
禁個錘子海!
這要是真的,大明必須開海!
就算耗費些錢糧打掉沿海餘孽匪寇,也一定要開海!
畢竟,這等恐怖的利潤,足以讓人瘋狂了!
朱高熾樂了,繼續戳人肺管子。
“在頻繁的中外貿易往來中,前宋朝廷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中間商角色。憑借雙方商品間的懸殊價格,宋室積累了令人瞠目結舌的財富。此外,通過對商貿抽取稅費,其財富更是數倍增長,得以支撐起龐大的開支,養活了那些依賴的蠻爹。”
“前宋王朝得益於浩瀚的海外資源,財富如同源頭活水般滾滾而來,構築了北方防線的強大經濟基石。雄厚的國力保證了即便在國庫空虛、民力凋敝之際,前宋王朝亦能通過金錢手段平息戰亂,穩固江山。”
“但是如今的大明呢?竟然還搞出海禁,真是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