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官民致謝!世界的上海!_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 > 第479章 官民致謝!世界的上海!

第479章 官民致謝!世界的上海!(1 / 1)

三個月的時光,在上海的喧囂與忙碌中悄然溜走。

當朱高熾與卓敬帶著隨從踏上巡查的路時,眼前的景象早已不是初來時的荒蕪灘塗。

一條寬闊的主乾道將上海分為兩部分:西側是保留著古樸風貌的老城,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老字號的布莊、茶館依舊熱鬨,隻是門口多了些扛著貨箱的腳夫,操著南腔北調討價還價;東側則是拔地而起的新城,工廠的煙囪冒著嫋嫋青煙,碼頭的號子聲此起彼伏,與老城的寧靜形成鮮明對比,卻又奇異地融合在一起,共同奏響著繁華的樂章。

造船廠的工地上,十幾艘福船的骨架已然成型,來自福建的船匠正指揮著工人安裝桅杆,叮叮當當的敲擊聲傳出老遠。

江麵上,兩艘剛下水的巡邏船正在試航,帆布在陽光下閃著白亮的光,引得岸邊圍觀的百姓陣陣喝彩。

雪糖廠的煙囪旁堆著小山似的甘蔗,空氣中彌漫著甜絲絲的香氣,穿著粗布工裝的工人推著獨輪車穿梭其間,將壓榨好的蔗汁送往熬糖車間,據說第一批白糖已經裝船,正準備運往朝鮮與倭國,加入東海貿易圈。

琉璃廠的窯火日夜不熄,李二牛正帶著幾個徒弟調試新配方,通紅的玻璃液在模具中漸漸冷卻,映出工人們興奮的臉龐——他們燒出的透明琉璃,比天津產的成色更好,早有波斯商人派人來預定。

紡織廠更是熱鬨,從蘇州、鬆江招來的織工們坐在新式織機前,手指翻飛間,一匹匹綢緞、棉布源源不斷地織出,碼頭上的貨棧已經堆不下,臨時搭建的棚子裡也塞滿了打包好的布匹,等著裝船出海。

碼頭的建設更是一日一個樣。原本泥濘的灘塗被填成了堅實的平地,十幾座木質棧橋延伸入海,能同時停靠十餘艘大船。

此刻,來自寧波的漁船、蘇州的貨船、甚至還有幾艘掛著異域旗幟的商船正忙著裝卸貨物,腳夫們扛著箱子在棧橋上穿梭,嘴裡哼著自編的號子。

碼頭旁的市集已經自發形成,賣小吃的、修船具的、兌換銀子的……吆喝聲、談笑聲混雜在一起,比金陵城的早市還要熱鬨。

朱高熾勒住馬,看著眼前這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忍不住點頭。

街道兩旁,來自山西的票號、雲南的茶莊、廣東的香料鋪鱗次櫛比,掌櫃們操著各自的方言招攬生意。

一個賣天津麻花的攤販正和江南的綢緞商討價還價,想用三斤麻花換一尺雲錦;幾個福建船主圍著山東來的鐵匠,商量著定製更堅固的船錨;連西域來的胡商也擺起了攤子,售賣著色彩豔麗的地毯和寶石,引得本地百姓好奇地圍觀。

“真是熱鬨啊。”卓敬在一旁感歎,目光掃過路邊的招工牌。

上麵用毛筆寫著各廠的招工需求:造船廠招木匠、鐵匠,雪糖廠招熬糖工、雜役,紡織廠招織工、染工……每個牌子前都圍著不少人,大多是本地百姓,臉上帶著期待的神色。

他們沿著街道往前走,正好看見一群穿著統一工裝的工人從紡織廠出來,手裡拿著沉甸甸的錢袋,臉上滿是笑容。

為首的是個中年婦人,正是當初第一個賣灘塗給縣衙的李寡婦,她如今在紡織廠當領班,每月能賺三百文,比以前打漁曬鹽強多了。

見到朱高熾和卓敬,她連忙停下腳步,深深鞠了一躬:“多謝二位大人,俺現在能給娃買新衣裳,還能存下銀子了!”

她身後的工人也紛紛附和,臉上的精氣神與三個月前截然不同。

那時的百姓多是麵黃肌瘦,眼神裡帶著對生活的麻木;如今卻個個麵色紅潤,說起未來的日子,眼裡閃著光——有人說要攢錢蓋新房,有人說要讓孩子去學堂讀書,有人說等碼頭建好了,就去當船工,看看海外的世界。

“這就是最實在的變化啊。”朱高熾輕聲道,“銀子進了國庫是一方麵,百姓手裡有了活乾,心裡有了盼頭,才是真的立住了根。”

卓敬點頭:“上海真是得天獨厚。江南的原料、海外的市場、各地的人才,像水往低處流一樣往這兒聚,想不發展都難。”

“天津當年花了一年才有的規模,上海三個月就做到了,照這個勢頭,明年此時,怕是要趕上蘇州了。”

要知道,卓敬可是建設天津的主理人,他幾乎眼睜睜地看著天津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從最初的灘塗荒地到碼頭初立,從第一座工廠冒煙到商隊絡繹不絕,其中的每一步艱難、每一次突破,他都親身經曆。

天津用了整整一年才讓造船廠造出第一艘像樣的福船,而上海三個月就有十餘艘船同時動工;天津花了一年才聚齊百家商戶,上海短短三月就湧來南北商幫數百戶,連海外的商船都聞風而至;天津的稅銀過百萬兩用了三年,上海才起步三月,各項收入加起來就已逼近這個數。

更關鍵的是人氣。天津當年招工匠、引商戶,全靠朝廷政策硬推,百姓也是半信半疑地試探著來;上海卻是商賈帶著銀子搶著進,百姓揣著期待擠著來做工,連周邊州縣的人都拖家帶口往這兒湧,那種自發的、滾燙的勁頭,是天津當年花了數年才慢慢攢起來的。

卓敬心裡清楚,天津是靠著政策和毅力硬生生“堆”起來的,上海卻是借著江南的底氣、海貿的東風,順順當當“長”起來的,這速度、這勢頭,天津確實要遜一籌。

正說著,就見上海縣令王敬之匆匆從商業區的工地上趕來,他穿著沾滿塵土的官袍,手裡還拿著丈量土地的標尺,見到朱高熾和卓敬,連忙拱手行禮,臉上是掩不住的激動:“殿下,卓大人,您二位可算來了!商業區的規劃已經定了,南邊建酒樓客棧,北邊開商鋪貨棧,中間留了條寬街,方便馬車通行,再過一個月就能動工了!”

他說著,眼圈忽然有些發紅:“下官要多謝二位大人。若不是殿下和卓大人慧眼識珠,上海還是那個靠天吃飯的窮地方,百姓們哪能有今天的日子?現在縣裡的稅銀比以前多了十倍,街麵上的乞丐都少了,連私塾都多開了兩家——這都是托二位大人的福啊!”

朱高熾笑著擺擺手:“這不是我們兩個人的功勞,是上海的百姓肯乾,是天下的商賈肯來,更是這地方天生就該繁華。”

他指著遠處的江麵,語氣愈發堅定,“王縣令你看,這江水連著江南的富庶,這海水通向萬裡的海外,上海就該是大明的門戶,讓天下的貨物在這裡聚散,讓大明的威名順著海路傳向遠方。”

他轉過身,看著卓敬、王敬之,還有圍攏過來的工匠、商人、百姓,朗聲道:“將來,我們要在這裡建更大的造船廠,造能駛遍四海的巨船;要讓紡織廠的綢緞、雪糖廠的白糖、琉璃廠的器皿,賣到東洋、南洋、西洋去;要讓上海的碼頭停滿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讓這裡的百姓足不出戶,就能看到天下的奇珍異寶。”

“到那時,上海不會隻是江南的上海,是大明的上海,是世界的上海!”

人群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連路過的船工都停下腳步,跟著鼓掌歡呼。夕陽的金輝灑在江麵上,也灑在每個人的臉上,映出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卓敬看著朱高熾的背影,忽然覺得,這位年輕的皇孫心裡裝著的,不隻是眼前的工廠、碼頭,更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廣闊世界。

而上海,就是這個世界的起點。

王敬之緊緊攥著手裡的標尺,仿佛握住了上海的未來。

他知道,自己有幸見證並參與了一個傳奇的開始,而這個傳奇,才剛剛拉開序幕。

江風拂過,帶著碼頭的喧囂和工廠的煙火氣,也帶著無數人對明天的期盼,向著更遠的地方吹去。


最新小说: 說好的反迷信呢?直播間全是警察 薑小姐,你隨手挑的司機老公漏富了 你說他偏執又陰鬱?完蛋,我更愛了 和竹馬分手後,被太子爺蓄意誘吻 被棄孕雌一胎六寶,眾獸夫求原諒 斷親後被趕出家門,我開始修仙 拿著男二的劇本說愛你 在七零,拿下探親兵哥哥 炮灰真千金走向修仙大道 帶著雙胎去離婚,七零丈夫他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