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遼東移民計劃在全國鋪開,大部分州府與衛所都卯足了勁推進——地方官熬夜核對移民名冊,衛所將士冒寒護送隊伍,驛站夥計提前備好糧草,整個大明上下都沉浸在推進國策的熱潮中。
可移民規模浩大,遷徙路線綿延數千裡,難免有少數官員將士心生懈怠,甚至公然對抗國策,給移民之路添了堵。
山東青州府下轄的博興縣,就出了樁糟心事。
按朝廷指令,博興縣需在縣城外搭建安置點,為途經的移民提供口糧與臨時住宿。
可縣令張文遠卻覺得移民是“累贅”,不僅沒建安置點,還下令關閉了縣城城門,不準移民靠近。
當第一批兩百餘人的移民隊伍抵達博興縣外時,已是日暮時分,百姓們又累又餓,想進城找口吃的,卻被城門守軍攔在外麵。
移民代表上前懇求守軍通融,張文遠恰好巡視至此,不僅沒安撫百姓,反而指著移民的鼻子破口大罵:“你們這些數典忘祖的東西!放著老家的土地不待,非要跑去遼東喝西北風,現在餓肚子了想起進城?我博興縣沒糧食養你們這些逃兵!趕緊滾,彆在這礙眼!”
百姓們又氣又急,有的老人當場就哭了,卻隻能餓著肚子,在寒風中蜷縮在城外,直到第二天清晨,路過的衛所隊伍見狀不忍,分了些乾糧給他們,才勉強繼續趕路。
無獨有偶,山西大同衛的一個百戶李虎,更是將粗暴對待移民當成了“省事”的手段。
他負責護送一批山西移民前往登州港口,為了儘早交差回去享樂,每天天不亮就催促移民趕路,連老人孩子都不給喘息的時間。
有個年邁的老漢走得慢,落在了隊伍後麵,李虎上去就是一鞭子,罵道:“老不死的!磨磨蹭蹭耽誤老子時間,再慢就把你扔在這兒喂狼!”
有婦人抱著生病的孩子請求歇會兒,李虎也毫不留情,一腳踹翻了婦人的行李,吼著“要歇自己歇,彆拖累所有人”。
一路上,移民們不僅要忍受饑寒,還要挨罵受打,不少人都被折騰得沒了力氣。
這些事起初隻是零星傳到中樞,朱高熾起初以為隻是個彆意外,還特意下旨叮囑地方官與衛所善待移民。
可沒過多久,通政使司遞上來的奏報越來越多,樁樁件件都讓人心頭火起——有的地方官表麵上按數接收朝廷撥下的移民口糧,背地裡卻偷偷克扣,把好米換成發黴的陳糧,甚至將部分糧食拉去黑市售賣,中飽私囊,導致移民們隻能分到勉強果腹的少量口糧,不少孩子因為吃不飽飯哭鬨不止。
有的衛所士兵借著護送的名義,肆意刁難移民,看到包裹裡有稍微值錢的舊衣物、銀簪子,就以“檢查違禁品”為由強行奪走,更有甚者趁著夜色調戲同行的女眷,若有男丁阻攔,還會被他們以“違抗軍紀”為由拳打腳踢。
還有的驛站故意拖延,明明提前接到通知有移民隊伍途經,卻不提前燒熱水、備藥材,等移民們風塵仆仆趕到,要麼說“柴火用完了”,要麼說“郎中不在”,讓老弱婦孺隻能喝著涼水、忍著病痛繼續趕路。
更有甚者,個彆州縣的小吏借著登記移民信息的機會,向百姓索要“好處費”,說“不給錢就把你家名字從名冊上劃掉,讓你去不了遼東”,不少百姓為了能順利遷徙,隻能把僅有的一點積蓄拿出來送禮。
當朱高熾看到博興縣令張文遠辱罵移民、大同衛百戶李虎鞭打百姓的奏報時,再也按捺不住怒火,猛地將奏本拍在案上,臉色鐵青:“這些人竟敢公然對抗國策,視百姓性命如草芥!若不嚴懲,何以服眾?何以推進移民大計!”
他當即起身趕往奉天殿,向朱元璋奏報此事。
朱元璋聽完,手指捏得咯咯作響,眼中滿是殺意:“朕當初就說過,移民是大明國策,誰敢阻攔,誰就是大明的罪人!張文遠、李虎之流,不僅屍位素餐,還欺辱百姓,若不嚴懲,日後必有人效仿,國策豈非要毀在這些蛀蟲手裡!”
“皇爺爺,”朱高熾躬身道,“孫兒懇請調動錦衣衛,將所有對抗移民國策、欺辱百姓的官員將士全部緝拿,公開論罪,以儆效尤!”
朱元璋當即點頭,語氣斬釘截鐵:“準!傳朕旨意,錦衣衛傾巢出動,無論官職大小,無論身在何處,隻要查實對抗移民國策、苛待移民百姓,一律緝拿下獄,交由三法司從嚴審訊,該罷官的罷官,該問斬的問斬,絕不姑息!”
旨意一下,錦衣衛迅速行動起來。
緹騎們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分赴各地——博興縣令張文遠正在縣衙內飲酒作樂,緹騎直接破門而入,將他從酒桌上揪下來,戴上枷鎖押往金陵;大同衛百戶李虎剛護送完移民,正準備回營享樂,緹騎當場宣讀罪證,將他捆起來帶走;那些克扣口糧、搶奪行李的官員士兵,也一一被揪出,短短十日,就有上百人被錦衣衛緝拿歸案。
三法司接到案子後,不敢有絲毫怠慢,當即對涉案人員從嚴審訊,每一項罪行都逐一核實,不容半分推諉。
博興縣令張文遠起初還想狡辯,說自己“是為了縣城治安才阻攔移民”,可當移民代表出庭作證,拿出他辱罵百姓的證詞,甚至有衙役主動揭發他私吞朝廷撥付的安置款項時,他才啞口無言。
最終,張文遠因公然對抗移民國策、辱罵遷徙百姓、私吞公款三項罪名,被判流放三千裡,家產抄沒充公,子孫三代不得入仕。
大同衛百戶李虎的審訊更是鐵證如山——被他鞭打至重傷的老漢、被他踹翻行李的婦人,還有多名目睹他虐待移民的士兵,都一一指證他的暴行。
經查實,李虎不僅沿途打罵移民,還曾因一名移民孩童走得慢,竟將孩子扔在路邊不管,若不是其他移民偷偷折返將孩子抱回,孩子險些凍死在荒野。
因其虐待移民、草菅人命、漠視百姓性命,三法司直接判其斬立決,行刑之日還特意選在大同衛校場,讓所有衛所將士觀刑,以示懲戒。
其他涉案人員也根據罪行輕重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克扣移民口糧的地方小吏,除了被罷官,還要將貪汙的糧食加倍返還,並處以杖責五十;搶奪移民行李、調戲女眷的衛所士兵,被判流放兩千裡,終身不得返鄉;故意拖延、不給移民提供幫助的驛站驛丞,被革去職務,貶為庶民;向移民索要“好處費”的州縣小吏,不僅要退還所有贓款,還要被杖責三十,流放一千裡。
判決結果通過通政使司傳遍朝野後,瞬間引發震動。
朝堂上,原本還有些對移民國策持敷衍態度的官員,此刻全都噤若寒蟬;地方州府的官員與衛所將領,更是連夜自查,生怕自己此前有半點疏漏。
百官驚懼不已——誰都沒想到,朱元璋與朱高熾會為了推進移民國策,對這些官員下如此狠手,不僅不看資曆、不徇私情,還直接用重刑震懾,這讓所有人都明白,朝廷推進移民之事的決心不可動搖,誰要是敢在這件事上做手腳,下場隻會比張文遠、李虎更慘。
從此,地方官與衛所將士再也不敢有絲毫懈怠。
地方安置點建得又快又好,口糧足額發放;衛所將士護送移民時,不僅主動幫忙提行李、照顧老弱,還會提前清理沿途匪患;驛站夥計也早早燒好熱水、備好藥材。
整個大明的移民工作,再次回到正軌,且效率比之前更高——沒人願意成為下一個被錦衣衛緝拿的“罪人”,所有人都齊心協力,推動著這場關乎大明長遠的國策,穩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