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八年冬,李景隆率軍屠滅呂宋的消息如同平地驚雷,迅速傳遍了整個南洋。
這股恐慌像瘟疫一樣,從馬六甲海峽蔓延到爪哇海,從蘇門答臘島擴散到婆羅洲。
滿剌加國的國王接到消息時,正在與大臣們商議如何擴大與大明的貿易。
當信使氣喘籲籲地說出“呂宋覆滅”四個字時,他手中的玉杯“哐當”一聲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臉色慘白,嘴唇哆嗦著說不出話來,腦海裡隻剩下一個念頭:不過一日,明軍就覆滅一國?
暹羅國的王宮更是一片死寂。
大臣們紛紛進言,有的主張立刻派遣使者向大明進貢,表達臣服之心;有的則建議加強沿海防禦,以防不測。
國王拉瑪鐵菩提二世猶豫不決,他既害怕大明的軍威,又不甘就這樣俯首帖耳,隻能在恐懼和僥幸中煎熬。
爪哇國的貴族們則閉門不出。
他們私下裡竊竊私語,談論著大明水師的恐怖戰力。
有人說,李景隆的艦隊一夜之間就攻破了呂宋的堅固港口;有人說,明軍殺人如麻,呂宋的血流成河,連海水都被染紅了。
這些誇張的描述,更增添了他們心中的恐懼。
就連遠在北方的渤泥國,也感受到了這股強大的壓力。
國王緊急召集軍隊,加固城池,同時命令所有與大明的貿易必須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怠慢。
整個南洋,都因為呂宋的覆滅而陷入了一片驚懼與不安之中。
各國君主心中對大明的敬畏又深了幾分,再也沒有人敢輕易挑戰大明的權威。
遠在占城的朱高熾與朱雄英,在收到消息時也頗為震驚。
朱雄英皺著眉頭,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高熾,景隆此舉隻怕會造成惡劣影響。南洋各國本就對我大明王師的戰力心存敬畏,如今他一言不合就將呂宋給滅了,這會讓各國覺得我們大明過於霸道,不利於我們在南洋的貿易布局啊。”
朱高熾卻不以為意地擺了擺手,嘴角甚至還帶著一絲冷笑:“雄英,你還是太年輕了。呂宋這群猴子,早就該教訓了。你以為我不知道他們做的那些齷齪事嗎?”
呂宋,便是後世那聲名狼藉的“菲猴子”。
這個撮爾小國自古以來便不安分守己,如同跳梁小醜一般,在南洋海域興風作浪。
他們的船隻輕便靈活,常常埋伏在繁忙的航道附近。
一旦有商船經過,便蜂擁而上,劫掠貨物,殺害船員。
許多無辜的商人因此家破人亡,苦不堪言。
他們不僅劫掠商船,還肆意騷擾周邊的弱小國家。
搶奪糧食,燒毀村莊,使得南洋雞犬不寧。
各國雖怨聲載道,卻因國力弱小,隻能忍氣吞聲。
而最令人發指的,是他們對漢人子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多少大明百姓為了躲避戰亂,為了尋求生計,背井離鄉,漂洋過海來到呂宋。
他們勤勞肯乾,聰明智慧。
將大明先進的農耕技術、手工業技術帶到了這片貧瘠的土地上。
他們開墾荒地,種植莊稼,使得呂宋的農業產量大幅提高。
他們開設商鋪,經商貿易,促進了呂宋的經濟繁榮。
可以說,呂宋能有今日的發展,漢人子民功不可沒。
然而,好心卻沒有換來好報。
呂宋的土著和貴族們,看著華人日益富裕,心中充滿了嫉妒與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