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小弟不能打,他也跟著丟臉!
秦浪起身把陳叔迎了進來,問道:“怎麼?陳叔你對何曉也起了心思?”
陳叔坐在了沙發上,笑著回道:“東家,確實有這個心思,現在醫館十幾個學徒,就咕咕仔跟何曉是好苗子,其他人差點意思。”
“中醫這個行當很吃天賦和耐性,沒有十幾年的經驗積累根本不敢給彆人把脈。”
“中醫跟西醫不同,中醫講究的是千人千方,這也是中醫很難大規模推廣的一個重要原因。”
陳叔臉上帶著一絲羞愧的補充道:“還有一個就是敝帚自珍,都把絕活藏的嚴實,不到咽氣的時候,是絕對不會交出來,甚至有些人都把一些好東西帶到了地下。”
“唉!”
陳叔說完,長長的歎了口氣。
秦浪寬慰道:“陳叔,這不是還有你嗎?”
“這次我找你過來,就是想讓你回老家一趟,把那些藏在民間的高手請來港島。”
“待遇什麼都好說,房子、票子、車子一樣不缺,隻要他們有本事拿,我不會吝嗇鈔票。”
陳叔聞言大喜,回道:“東家,我還真知道幾個有本事的老家夥,這些人都是八大派中的聰明人,前些年一看事不好,都躲到了鄉下。”
“哈哈!”
秦浪笑著打趣道:“陳叔你不也是聰明人中的一員嗎?”
陳叔啞然失笑:“你這麼說也沒錯,要是不躲到鄉下,我可能熬不到今天。”
秦浪趕緊打住了這個話題,再說下去就要四零四了,穿複活甲都救不活。
秦浪趕緊說正事:“陳叔,你知不知道中醫古方那些醫書上最多?”
“那哪能不知道?”陳叔連想都沒想就回道:“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中的中醫古方最多。”
“但這些方子沒啥大用,千人千方,劑量差一點,藥效差一半。”
秦浪趕緊說道:“陳叔,你把這兩本書中的古方整理出來交給我。”
“這次回去也彆著急回來,在好好找找那些古方,不管有用沒用,我都要。”
陳叔搖頭道:“東家,彆以為就你一個聰明人,要是這些方子能成批量生產,早就有人做了!”
“咱們華夏啊!從來就不缺大商賈。”
“從陶朱公“三致千金”聞名於世,到紅頂大商胡雪岩,哪個不是精明之輩?”
“這些名貴的古方,早些年被百草堂搜集個遍,但對抗西醫還是落入了下風。”
“為什麼?”
“西藥見效快,老百姓不管你是中醫還是西醫,隻要便宜能治好病就好。”
秦浪聽的津津有味,短短幾句話就能看出來陳叔的知識儲備量。
這就是有傳承的老中醫,人家不光看醫書,那是什麼書都看。
“一擲千金”他知道,但“三致千金”今天第一次聽說。
跟這些老頭聊天是真長見識,不經意間就能學到點東西。
秦浪笑著說道:“陳叔,我就不具體跟你解釋了,你隻要把方子整理給我就好。”
“等你帶人回來,我給你們建立中醫研發中心,全力支持你們推陳出新。”
陳叔走出辦公室時,腰杆都挺直了不少,中醫是他這輩子都放不下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