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的喝著酒,靜待死亡。
這是英州六七百年的文化傳承,為什麼在《泰坦尼克號》的影評之中,很多影迷說,林秋向老賊取到了“真經”,學到了很多東西。
就是因為這部《泰坦尼克號》的整體風格就很老賊!
老賊之前就寫過不止一本有關於英州文化的書籍——《福爾摩斯》《哈利波特》,不得不說,英州的文化氛圍,在文娛創作上的確有味道。
都不需要過多描述,一個標準的英國貴族紳士往那一放,味兒就來了!
……
在全球影迷們關注下,《泰坦尼克號》首日大爆!
次日更是瘋狂爆中爆!
僅僅兩日,就在全球範圍內突破了百億票房,三日之後,更是打破了由自家動漫《千與千尋》148億的九州票房總記錄,位居夏州電影在九州電影市場上的票房首位。
一時間,全球震動,夏州則是“全民皆兵”,好似這已經不僅僅是電影上映,而是民族戰爭!
幾乎所有的娛樂圈明星,都紛紛包下《泰坦尼克號》的影院場次,用實際行動支持《泰坦尼克號》衝擊全球票房榜。
官方幾乎無時無刻的都在各種媒體上大肆宣傳《泰坦尼克號》,影迷,民眾就更簡單了,二刷,三刷的比比皆是!
而且《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並不屬於第二次看就會覺得無趣的電影,這部經典的電影在前世就已經印證了,不管多少次上映,依舊能夠收獲感動!
在這種群情激奮的高漲氛圍之下,《泰坦尼克號》在夏州不斷刷新著各項票房紀錄!
九州內,這勢頭同樣沒有停下,今年奧斯卡的主要競爭對手,除了葉致遠的《禁閉島》還未上映以外,公認的,沒有電影將會是《泰坦尼克號》的對手。
隻要《禁閉島》稍稍挪到後麵一個月上映,《泰坦尼克號》妥妥會橫掃這一屆的奧斯卡,隻不過林秋與長安,包括葉致遠自己都覺得沒有必要!
比起獎項,電影的質量與觀眾的口碑,認可才是現階段的他們所追求的東西。
……
就在《泰坦尼克號》每一日的票房飆升之際,又一個大話題被廣泛討論,那就是曆史上真實的泰坦尼克!
《泰坦尼克號》男女主角故事自然是虛構的,可這段災難卻是真實的,包括裡麵的人物,都參考了真實的人物。
當時泰坦尼克號是當時世界上體積最大、內部設施最豪華的客運輪船,被譽為“永不沉沒”。
可惜在912年4月14日23時40分左右撞上了冰山,於次日淩晨2時20分左右,船體斷裂成兩截後沉入大西洋底3700米處。
2224名船員及乘客中,1517人喪生,其中僅333具罹難者遺體被尋回。
林秋執導的故事,有很多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可這些真實事件,不管是泰坦尼克號,還是曾經的《素媛》《熔爐》,林秋不說,沒有多少人能夠聽得見。
電影藝術就是這樣一個媒介。
或者說,文娛就是這樣一個媒介。
電影是一門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記載曆史,訴說曆史。
沒有必要去探討電影的意義,因為每一部電影,都有著它獨特的意義,帶給不同的人不同的力量。
……
《泰坦尼克號》上映的黃金第一周,全球總票房就達到了279億!
雖然每日的票房出現了些許的下滑,可照著這種票房攀升的速度,進入前三是板上釘釘,目前就是看看能不能衝擊《星際戰爭3》的全球總票房紀錄!
林秋並沒有說大話,他真的在完成這個偉大的壯舉,用第一次上映的電影票房,衝擊《星際戰爭3》重映後的票房紀錄。
就在無數影迷們每一天都在聚焦《泰坦尼克號》的票房,看看最新一天有了多少增長的時候,林秋在博客上發了一張與唐安寧的合照。
合照之中的二人正在踏上前往米州的飛機,並配文:
“感謝全世界影迷們對《泰坦尼克號》的支持,願大家能夠珍惜自己身邊心愛的人!”
“林秋與長安會竭儘全力,為世界影迷奉獻出各類型的精采電影!”
除了有點撒狗糧的味道,萬千影迷的關注點都在,林秋竟然又出發了?!
要知道,林秋籌拍新片,在米州試鏡,選景的消息不可能在這信息時代瞞得住,這年後初八就和整個長安拍攝團隊踏上了去米州的道路,這不是去拍新片還能去乾嘛?
“我去!太敬業了!真的是勞模啊!”
“林秋,休息休息吧!媽媽怕!”
“這個時代有林秋與老賊,真的太幸福了!”
“林秋你放心拍,衝票房的事情就交給兄弟們了!”
……
看到這博客,底下評論的影迷粉絲們就差點抹淚了。
換作其他導演,其他公司,保準天天慶功宴,躺在功勞簿上過一輩子都行,可林秋這壓根就沒咋休息,直接馬不停蹄,進行下一部影片的拍攝。
還有什麼事是比自己偶像是一個“事業批”更值得高興的事情呢?
甭管如何,這《泰坦尼克號》的曆史第一,說什麼都得給他辦嘍!!
儼然成為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雖說如果電影在海外成績不好,以夏州一個州影迷的支持根本沒有卵用,可看看目前的情況,事實就是夏州影迷們貢獻出了驚人的力量!
八天!
十天!
十五天!
隨著每一天的票房累計,《泰坦尼克號》從全球電影票房總榜單之外,每一天都在飛躍著排名,從第20進到第10,進入前10後,幾乎是一天超越一個。
上映第18天,衝到全球電影票房總榜單第二的位置!
上映第23天,曆史性的一刻,終於來臨了!!
在全球影迷的努力之下,這天夏州萬千影迷們一早醒來,即便還有一半精神在夢境之中,可看到博客頭條的消息之時,紛紛爆發了尖銳的驚呼道:
“Nice!!”
“有了!!”
“這不有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