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酷熱日光沉甸甸地壓在漢軍大營上,更壓在了營內每一位輔兵的心頭。
軍中的精銳部隊,大多已舍棄大營離去,唯留下數千殘弱輔兵“鎮守”大營。
頂著著炎炎烈日,望著地上散亂的旗幟,數千漢軍輔兵一個個有氣無力的斜靠在營門旁。
悲苦的氣氛,正迅速籠罩著整座漢軍大營。
數萬宋軍即將來襲,他們豈能抵擋得住?
在悲苦的氣氛下,整座漢軍大營呈現出死一般的寂靜。
而這一令人心悸的寂靜,很快就被遠處傳來的清亮馬鳴聲給打破。
陣陣馬鳴聲,就像一聲聲奪命的鼓聲,驚得營內的眾多輔兵麵色蒼白。
有一些輔兵,強撐起膽氣挺身朝外看去。
當視線越過營壘的遮擋後,那些輔兵們見到了他們此生難忘的一幕:
一位身穿玄甲的年輕將領,驅使著駿馬踏著日光而來,他手中長劍向前一指,身後的百餘名精騎就已整齊劃一的張弓引箭。
這位年輕將領,不是趙德秀還是何人?
在趙德秀的親率下,百餘澶州精騎憑借著優異的騎術,控著戰馬越過了無人防衛的拒馬群。
當越過拒馬群後,這百餘精騎離漢營營門,不過數十步的距離。
這一距離,足夠百餘精騎射殺營牆上的漢軍。
在漢軍輔兵驚恐的目光下,趙德秀麵容冷冽的揮下了手中長劍。
隨著長劍在空中劃出一道散著寒光的弧線,下一刻,趙德秀身後百餘利箭猛地激射而出。
上百澶州精騎飛躍拒馬之時,一聲聲驚呼聲,在諸多未起身的漢軍輔兵耳邊炸響。
“是宋軍騎兵!”
可還不等躲在營牆後的眾多漢軍輔兵反應過來,那陣陣驚呼聲便詭異的戛然而止。
接踵而至的,是一道道“撲通”聲。
每一道“撲通”聲響起,大多代表著有一具死狀淒慘的屍體倒地。
每一具倒地的屍體上,都插著沾滿鮮血的一支白翎箭矢。
有些輔兵倒地後尚未馬上死去。
他們伸手按住不斷往外淌血的傷口,痛苦的在地上翻滾哀嚎。
翻滾的動作,加劇了體內鮮血的湧出,當大量血液流到地麵上後,許多幸存輔兵的麵容早已變得扭曲。
一想到慘死的那些人,前不久還活生生地與自己交談,眾多輔兵再也抑製不住內心驚惶。
隨著一聲聲淒厲的哭喊響起,幸存的眾多輔兵從營牆上狼狽滾下,朝著營內狂奔而去。
這一刻,守衛漢軍後方的營門,已是形同虛設。
在百餘澶州精騎利刃的不斷揮砍下,漢軍大營漸漸出現了許多缺口。
借助著那些缺口,趙德秀領著百餘澶州精騎徑直衝入了漢軍大營中。
入營之後,趙德秀揮劍高喊道:
“驅趕為要!”
趙德秀下達了此番衝營的最高指令。
率軍出營後,趙德秀從斥候的口中得知了最新的軍情:
大部精銳漢軍已離營撤退,守衛營門的是老弱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