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長征_落腳之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落腳之地 > 第二十章:長征

第二十章:長征(1 / 2)

不能像蒼鷹翱翔在藍天。

不能像海豚暢遊於海洋。

我們隻是一群流浪的人,追求自由與信仰。

世界這麼大,卻沒有屬於我們的落腳之地。

哪怕是一塊寸草不生的沙漠!

隻想在一塊土地上埋下種子。

澆水守護,落地生根。

等到花開。

不能等了!中國江西省南部中央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再不起身撤退突圍,就會被趕儘殺絕。

從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到1934年10月10日紅軍開始長征,牛角鎮鏡族人一碗飯親身經曆近百場大小戰爭。

僥幸還活著的他,怎麼都沒預料到鬨革命如此危險,前腳剛落地,後腳就騰空快跑,子彈在後麵追,圍追堵截,一刻不停。

身處江西南部的瑞金,四麵共有百萬圍剿大軍在逼近,必須趁早突圍。

往那裡走?

北麵是圍剿中央蘇區的國民黨主力部隊,來自南京方向。

東麵是福建和大海,南昌起義軍初期參加嘗試去建立根據地,以失敗告終。

南麵是廣東和大海,是國民黨嫡係黃埔軍校派的發源地,現在又有陳濟棠的地方軍坐鎮。

西麵情況稍好,可以通往湖南/貴州/廣西/四川四個省,而且湘西有賀龍蕭克指揮紅二和紅六軍團方麵軍,還有一塊湘鄂西根據地可以落腳。

中央紅軍的軍事領導人博古和李德認為:蕭克率領的紅六軍團在一個月前,就是從江西南部一路向西,並成功與湘鄂西的賀龍紅二軍團會師,現在中央紅軍可以複製,也會成功。

事不宜遲,隻能走西麵,才有涅槃重生的希望。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紅軍從瑞金和古城等地出發,率領紅1、紅3、紅5、紅8、紅9軍團和中央直屬機關人員包括雇傭挑夫共8.6萬餘人,開始向湘鄂西根據地轉移,準備與賀龍蕭克會師。

以陳毅和項英為領導的紅軍第24師及地方武裝共1.6萬餘人,留在中央蘇區堅持山區遊擊鬥爭。

一碗飯是紅1軍團的通訊兵,他背著一台重達32公斤的淬火牌手搖型無線電報機,也跟隨大部隊開始新的征程。

此時的博古和李德根本就沒有軍事才華,還沒有意識到危險,所有國民黨軍事參謀們都預測到中央紅軍突圍必走西麵。

連一名紅軍通訊員一碗飯也認為蔣一定會在西麵設置

從瑞金出發時,博古李德命令一切蘇區重要設備東西全部打包帶走,專門派遣3000人把印鈔機/印刷機/縫紉機/碾米機/軍工機床/重型火炮全帶上。

殊不知,蕭克率領的紅六軍團幾千人,全部是輕裝上陣的士兵,晝夜兼程,機動隱蔽,才與賀龍成功會師。

而8.6萬人的規模太大,附帶軍屬人員,無法隱蔽,壇壇罐罐拖累行軍,很難兵貴神速,從10月10日開始出發,往後46天的時間裡,大軍平均每天隻走了40裡路。而古代騎兵一日行軍百裡。

“叫花子搬家”“抬轎子”“抬棺材送死”“拖家帶口”,具備軍事素養的紅軍將領們紛紛指責博古李德的甬道式行軍。

通訊兵一碗飯也擔心博古李德如此外行人指揮軍事行動,中央紅軍凶多吉少。

為阻止中央紅軍主力向西戰略轉移,蔣立刻部署三道封鎖線:第一道封鎖線由陳濟棠的粵軍防守;第二道封鎖線由粵軍/湘軍/國民黨中央軍共同防守;第三道封鎖線也由粵軍防守。

紅軍代表早在1934年10月5日與粵軍代表秘密簽訂五項協議,其中第五條是借道。

粵軍首領陳濟棠願意秘密借道給江西中央紅軍,是想利用紅軍作為國民黨中央軍入主廣東的‘屏障’,當年蔣委員長北伐時,廣東還是國民黨嫡係部隊的起家根據地,現在豈能善罷甘休成為陳的地盤。

第一道封鎖線東南起於安遠和信豐,西北終於贛州/南康/大餘。

10月17日,中央紅軍主力由雩都南渡貢水。

10月21日,中央軍委以紅1軍團為左路前衛,紅3軍團為右路前衛,紅9軍團掩護左翼,紅8軍團掩護右翼,中央和軍委機關及直屬隊編成的兩個縱隊居中,紅5軍團擔任後衛,從王母渡和新田之間突破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於25日全部渡過信豐河。

雖然粵軍高層有秘密借道協議,中央紅軍在廣東境內基本沒有遭到粵軍阻擋,但粵軍基層軍官不知曉秘密協議,還是發生小規模戰鬥,中央紅軍以傷亡3700人,才全部突破第一道封鎖線。

10月29日,中央紅軍抵達至廣東和湖南交界處的仁化縣,蔣在這裡布置第二道封鎖線。

第二道封鎖線由粵軍/湘軍/國民黨中央軍協同布防,但因湘軍主力都被湘鄂西的賀龍牽製,何健隻派一個師參與第二道封鎖線,國民黨中央軍也象征性尾隨觀望,希望粵軍湘軍與中央紅軍惡鬥,所以實際上又成為粵軍主防的封鎖線。

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關鍵點,是廣東仁化的城口鎮,這裡北麵是大山,南麵是粵軍主力,城口鎮成為中央紅軍西進的唯一安全通道。

紅軍先鋒部隊趕到城口鎮,迅速打跑駐防的粵軍,粵軍故意在此鎮駐紮極少部隊,以作阻擊模樣。湘軍的一個師在城口鎮附近10公裡處布防,但聽到鎮城的槍聲炸響,就後撤20公裡。紅軍主力有驚無險通過第二道封鎖線,博古李德更加缺乏警覺憂患,繼續緩慢西進行軍。

第三道封鎖線設置在湖南宜章,宜章城城牆高大厚實,易守難攻,四麵沒有平坦大路,8萬大軍繞過去,非常耗費時間。但慶幸的是,國民黨中央軍的布防兵力尚未加強,宜章城駐防軍隻有湘軍的一個營,而且七年前,朱老總在宜章發動過湘南起義,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

紅軍主力輕取宜章,突破第三道封鎖線比前二道封鎖線還輕鬆。

在圍追堵截中,壇壇罐罐拖家帶口8萬餘人行軍,蹣跚前行,都認為會被國民黨軍輕易逮住,但三道封鎖線全部被突破後,隻傷亡損失幾千人,紅軍將領們也驚訝如此順利,比五次反圍剿時還輕鬆,地方軍閥放水如此嚴重。

8萬大軍西進路線要繼續堅持下去,就必須通過第四道封鎖線湘江,然後再沿黔湘邊界線繼續北上,就很可能與湘西賀龍會師。

此時保存住實力的中央紅軍都集中在湘江以東,渡過湘江北上成為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的具體目標。

前三道封鎖線被緩慢移步的中央紅軍輕易突破,軍閥放水,蔣惱羞成怒,憑借湘江天險的第四道封鎖線絕不能再被突破。

這次,蔣立下軍令狀,先後調遣國民黨中央軍8個師,湘軍7個師,粵軍6個師,桂軍5個師,總共26個師,30多萬兵力,從四個方向同時圍追堵截湘江以東的中央紅軍。其中以狼軍著稱的桂軍戰鬥力最強,桂軍指揮官白崇禧的軍事才華又最高。

蔣在廣西境內的全州/興安/灌陽三處組成鐵三角口袋陷阱,隻等中央紅軍渡江硬闖,中央紅軍三麵尾隨的國民黨中央軍都在故意驅趕,打打停停,不動真格,妄圖讓走投無路的中央紅軍與桂軍湘軍死磕,兩敗俱傷。

湘江鐵三角口袋陷阱主要是在廣西境內布置,白崇禧意識到8萬中央紅軍如果想突破口袋陷阱,必須與正麵防守的桂軍進行魚死網破的生死硬拚,其它地方軍閥和中央軍則在紅軍三麵尾隨鞭打驅趕,坐受漁翁之利。

企圖讓桂軍當替死鬼,白崇禧不乾,他采取對紅軍‘不攔頭、不斬腰、隻擊尾’的放水策略,試圖把中央紅軍送出廣西境內。白就把原本沿湘江部署的南北陣型變成東西陣型,導致鐵三角中全州至興安之間封鎖線閃現一道60公裡的口子。

白這樣做,是想讓紅軍儘快通過廣西境內北上湘西,把圍剿中央紅軍的責任推給湘軍。

廣西的白崇禧也學廣東的陳濟棠,放人過境,驅趕紅軍。

中央紅軍想前去湖南西部,桂軍白崇禧就故意將紅軍往湖南趕。

湘軍何健也是老謀深算的軍官,他知曉桂軍的戰鬥力遠高於湘軍,桂軍不正麵硬抗,想把紅軍全趕到湖南境內,湘軍也不會吃悶虧,何健派湘軍主力隻在靠近湖南邊境的全州設防,沒有去接防填充全州與興安的60公裡缺口。

中央紅軍偵察兵已經發現湘江封鎖線的60公裡缺口,幾乎沒有軍隊防守。

此時,絕佳的天賜良機,稍縱即逝,中央紅軍的軍事領導人博古李德如果能意到兵貴神速,輕裝簡行,迅速抵達文市,文市距離60公裡湘江缺口隻有80裡路,大軍再晝夜趕到江邊,搶渡過湘江,根本不費力。

大部隊急行軍二天半就能順利通過湘江封鎖線60裡缺口。

但中央紅軍大部隊走到道縣竟然停留修整三天,錯失寶貴時間。

白崇禧也很無奈歎息,頂著放水的抗命壓力,故意留出缺口,給予中央紅軍千載難逢的渡江北上機會,竟然不領情。

在道縣整整耽誤三天時間,犯了兵法大忌。

等中央紅軍大部隊慢吞吞抵達鐵三角口袋陣型內的湘江江邊時,蔣以軍法處置強壓桂軍湘軍火速補防缺口,並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憑借高山和江水,嚴陣以待。

眼睜睜錯失良機,鐵三角口袋的封鎖線缺口及時補全,尾隨的國民黨中央軍又在趕鴨子上架,現在中央紅軍大部隊已經沒有退路,隻能過江突破,血戰不可避免。

前三道封鎖線被突破,中央紅軍都沒打什麼激戰,傷亡人數極少,戰略大轉移開局順利,缺乏憂患警惕意識,不知道這四道封鎖線是否凶險?

在蔣嚴厲督促下,桂軍主力由南向北朝興安快速推進,湘軍主力由北向南朝全州快速推進,命令桂湘兩軍將功贖罪,全力堵住60公裡湘江防線缺口,正麵阻擊中央紅軍。

1934年11月25日,中央軍委決定:中央紅軍分4個縱隊,從興安、全州間西渡湘江,渡江後,抵達湘桂邊境的西延山區活動。

11月27日,湘江戰役打響。

紅1軍團先頭第2師渡過湘江,控製了腳山鋪至界首間30千米的湘江兩岸渡口;次日,紅3軍團第4師先頭第10團也渡過湘江,進至界首以南光華鋪、楓山鋪地區。

紅5軍團扼守蔣家嶺、永安關、雷口關地域,遲滯追擊的國民黨軍,掩護後續部隊。此時,後續大部隊距湘江渡口僅80公裡,但因輜重過多,道路狹窄,行動遲緩,未能及時趕到渡口。

此時,國民黨中央軍第1路進至全州、鹹水一線;第2路進至零陵、黃沙河一線;第3路進至道縣;第4、第5路進至東安地區;桂軍5個師開至灌陽、興安一線。

真正的危險開始。

為掩護中央軍委縱隊及後續軍團渡過湘江,紅1、紅3軍團奉命在桂北湘江兩岸的新圩、腳山鋪、光華鋪等地區,構築工事,阻擊桂軍。28日,桂軍第44師在炮火掩護下,從灌陽向新圩之紅3軍團第5師前沿陣地發起進攻。

紅軍第5師憑借有利地形沉著應戰,奮勇抗擊。桂軍正麵進攻受阻,遂以一部兵力從側翼迂回,第5師被迫退至第二道防線。

28日,當紅軍戰士們拚命保護渡口時,龐大的中央機關縱隊由於要搬運後勤輜重,行動非常遲緩,這天中央機關縱隊行軍不到30公裡。

本來渡船就稀少,必須就地砍樹搭臨時木橋,以便隨軍攜帶的重型設備過江,如此下去,過江的紅軍大部隊就成為湘江水麵的活靶子。

29日,桂軍第24師及第7軍獨立團投入戰鬥,並有飛機支援,戰鬥更加激烈。紅軍與桂軍展開白刃戰,但終因力量懸殊,紅軍第二道防線被突破。

身經百戰的中央紅軍戰士們這才意識到:在中國派係軍隊中,軍事素養最高的地方軍閥竟是廣西桂軍,桂軍拚刺刀從不畏懼,又極善山地埋伏,迂回殲擊,狼軍果然名不虛傳。

11月30日,紅5師奉命撤出戰鬥,新圩由紅6師第18團接防。在新圩阻擊戰開始的當日,湘軍3個師從全州南下,企圖控製湘江各渡口,將紅軍攔腰截斷。

當天傍晚,紅1軍團第2師警戒部隊在魯板橋與湘軍第16師交戰,隨後退至腳山鋪陣地。29日,紅2師與湘軍激戰。

30日,紅1師趕到腳山鋪,與紅2師一起打退湘軍數次進攻,予以重大殺傷,紅1、紅2師也遭嚴重損失,部分陣地被湘軍攻占。入夜,湘軍迂回側擊,紅1、紅2師為避免被分割包圍,先後退至夏壁田、水頭、赤蘭鋪、白沙鋪一帶。

29日拂曉,湘軍主力在飛機掩護下,采取正麵攻擊與迂回包圍的戰術發動猛烈進攻。紅1、紅2師奮力拚殺,掩護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於17時前渡過湘江,向西延地區前進。

工農紅軍終於見識到飛機的威力,國民黨的轟炸機低空俯衝掃射過江的密集紅軍,成片成群的戰士挑夫機關人員被飛機子彈擊中,倒入湘江,岸上掩護的紅軍用機槍朝天空的飛機掃射,都沒命中。

躲避紅軍機槍掃射的國民黨轟炸機又飛高,盤旋在高空扔炸彈,丟向密集渡江人群。

一個個炸彈爆炸,水花全是血紅色,混淆著屍體殘肢,滿天飛。

心急如焚的持槍紅軍戰士們也隻能眼睜睜看著轟炸機肆意掃射和轟炸。

被飛機炸慘的紅軍戰士們突然暗地發誓:紅軍將來一定要擁有空軍。

11月29日晚,駐廣西興安縣光華鋪之桂軍第43師和地方民團向紅3軍團第4師第10團飛龍殿等陣地發起進攻。第10團憑借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打退桂軍多次衝擊,並趁夜暗主動出擊,守住了陣地。

11月30日,桂軍改變戰術,在正麵進攻的同時,主力沿湘江西岸向界首之紅4師第11、第12團側後攻擊。經過激戰,第11、第12團於12月1日中午撤離界首渡口。

紅軍各部在湘江兩岸浴血奮戰,經過新圩、直嶺頭、界首、腳山鋪、鹹水等戰鬥,擋住了國民黨軍的猛攻,掩護中央軍屬縱隊和機關直屬隊於12月1日渡過湘江。

12月3日,中央紅軍主力勉強渡過湘江,進入西延地區。腳山鋪至界首間湘江兩岸被湘、桂軍控製。此時間段,紅3軍團第6師第18團在由新圩向湘江撤退中,被桂軍分割包圍殲滅,大部犧牲。

在新圩、腳山鋪、光華鋪阻擊戰的同時,擔任殿後掩護的紅5軍團,在永安關、水車一帶阻擊湘軍的追擊,掩護中央軍委縱隊及紅軍主力渡過湘江。該軍團第34師和紅3軍團第18團餘部被阻於湘江東岸,轉戰於灌陽、道縣一帶,雖經英勇戰鬥,予敵重大殺傷,終因寡不敵眾,彈儘糧絕,包括師長陳樹湘在內的絕大多數指戰員壯烈犧牲。

中央紅軍慘烈渡過湘江後,從瑞金出發時8.6萬銳減至3萬餘人,紅8軍團番號撤銷,僅一次戰役後,大量的隨軍挑夫和少年軍戰死,後勤輜重幾乎全都丟失。

這是中央紅軍戰略大轉移以來最悲慘的一次遭遇戰。

湘江江水血染變色,屍體堵塞河道,許多幸存紅軍將領看到殘忍一幕,觸景生情,紛紛落淚,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死亡戰士都沒有這一次湘江戰役死得多,前三道封鎖線突破才傷亡幾千人,順利過了頭,掉以輕心,沒有兵貴神速抓住缺口良機,才釀就成這場悲劇,這次第四道封鎖線突破,五天激戰死去五萬人,中央紅軍元氣大傷,士氣低落。

照這樣再遇到一次國民黨重兵口袋陷阱,中央紅軍很可能全軍覆沒。

紅1軍團的通訊兵一碗飯卻沒有落淚,他開始習慣殘忍的戰爭,他背拖著無線電報機搖搖晃晃通過湘江上臨時搭建的木橋,如臨萬丈深淵。

飛機掃射子彈從他頭額飛過,一碗飯竟然毫發無損,他還活著!人總想長壽活到一百歲,顛沛流離的紅軍戰士們從未有過這種奢望,在圍追堵截趕儘殺絕的極端環境裡,能不能活到第二天還是一個疑問。

在中國打仗,一次戰役,就死去五萬人,包括隨軍挑夫和尚未配槍的少年軍,曆史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也沒人給他們收屍。

一次戰役就把緩慢轉移盲目樂觀的中央紅軍打醒,以後要快速機動,才能有活路。

湘江戰役後,蔣又在紅軍北上湘西的必經之路上集結重兵,在湖南境內設置又一個口袋陷阱。

損失慘重的中央紅軍不能再掉入像湘江鐵三角這樣的口袋裡,身處黔湘桂交界的覺山鋪地區,再也不敢與強悍凶猛的桂軍和湘軍硬拚。

蔣已在湖南境內必經之路重兵設置口袋陷阱,同時加大力度圍剿湘鄂西根據地的紅2方麵軍。

湘西賀龍部的壓力也很大,也可能要戰略轉移。

前去湘西這條路明顯走不通。

廣西桂係‘狼軍’戰鬥力又最高,防禦堅固,3萬兵力的中央紅軍前往廣西境內活動,也是九死一生。

廣西和湖南都是戰鬥力較強的軍閥地盤,想建立穩定的紅軍根據地,實在太難。

路在何方?

隻能往山多崎嶇守軍戰鬥力薄弱的貴州省轉移。

在此危急關頭,教員根據當麵軍事態勢,竭力主張放棄原定前去湘西會師的戰略計劃,改向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保存有生力量。

1934年12月15日,渡過湘江的3萬中央紅軍迅速進入貴州境內,占領貴州省黎平。

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開會議。會議接受教員的意見,決定中央紅軍在川黔邊創建蘇區。

12月20日,中央紅軍兵分兩路向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地區前進,接著連克劍河、台拱、鎮遠、施秉等地,繼而進至餘慶、甕安地區。

1935年1月2~6日,中央紅軍分彆從回龍場、江界河、茶山關渡過烏江,7日晨先頭部隊攻占了遵義。

中央紅軍也初步了解貴州黔軍的戰鬥力,相比桂軍湘軍,確實低下,且各地駐軍人數較少。

1935年15~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會議著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和湘江戰役的錯失良機,肯定了教員關於紅軍作戰的基本指揮思路,通過了《遵義會議決議》。

遵義會議確立了教員在中央紅軍的領導地位,使中央紅軍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湘江慘痛的中央紅軍在遵義得到暫時喘息。

國民黨老蔣不會放過湘江戰役損失慘重的中央紅軍。

中央紅軍占領貴州遵義後,蔣任命雲南龍雲為第二路軍總司令,下轄6個縱隊,總共三十萬大軍隊,分彆從四川/貴州/雲南三麵向遵義地區進逼,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地區。

中央紅軍若繼續北上,將麵臨川軍的強大阻擊;東返則會遇到江西國民黨中央軍主力;向西有桂係狼軍,向南有強悍湘軍。

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確定大致行動方針是:在貴州省赤水河附近周旋,伺機行動,準備從四川省瀘州以西的藍田壩、大渡口、江安一線北渡長江,進至四川省西北部,與張國燾徐向前領導紅軍第四方麵軍,在川陝邊區根據地會師,共同壯大,爭取落腳紮根天府之國四川。

勢單力薄的中央紅軍急需壯大力量,急需兄弟部隊幫忙,前去湘西會師走不通,就去川陝邊區與紅軍第四方麵軍會師。

這時,國民黨軍分路對三大紅軍主力進行圍追堵截,並且加強了長江兩岸的防禦,川軍開始大規模集結重點圍剿川陝蘇區,川陝的紅軍第四方麵軍的壓力巨大,日子也不好過,也打算戰略轉移。

川軍人數眾多,位列中國軍隊前茅。

川陝蘇區的紅軍第四方麵軍準備轉移,中央紅軍前去會師爭取落腳四川的計劃落空。據此分析,中央紅軍2月7日決定:中央紅軍暫緩執行北渡長江去川陝邊區會師的計劃,改在雲南、貴州、四川三省邊界地區機動作戰。

敢問路在何方?

1935年1月19日,中央紅軍放棄遵義,全軍從元厚和土城地區一渡赤水河,進入川南古藺和敘永地區。川軍劉湘部在長江南岸嚴密布防,紅軍主力北渡長江計劃受阻,尾隨的國民黨各路大軍紛紛向川南圍攏,企圖將中央紅軍主力圍殲在古藺地區。麵對各路敵軍重兵圍剿,中央紅軍主力果斷放棄北渡長江。


最新小说: 聽鬼語之亂世神禍 變身龍妹,姐姐不要欺負我呀! 醜雌一胎七崽?獸夫們跪求複合 修真界第一關係戶 小青梅乖得惹人疼 快穿,妙妙的反派炮灰拯救計劃 綜名學:特彆鳴謝 月照梅花 漫威:黑寡婦醉酒後,我跟她談心 宋朝小娘子:從食肆到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