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啦!賣報啦!新鮮出版的《大唐報》,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一文錢一份的報紙,買不了上當,買不了吃虧。”
“《大唐報》限量出版,錯過了就沒有了。”
“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報紙上沒有的。”
深冬的長安城,大街小巷突然出現一幫抱著一疊報紙,一邊走一邊呼喊的賣報郎。
“大江東去,浪淘儘,千古風流人物。就看《三國演義》。”
“喂,賣報的,你剛剛那話是哪來的?”
王誌堅走在路上,猛地聽到一個賣報的孩童居然說出這麼一句經典的話語,立馬就停下了腳步。
“這位郎君,這是我們《大唐報》上麵連載的《三國演義》的開篇詞,隻要一文錢,你就可以擁有一份《大唐報》,你看,這麼多的報紙,隻要一文錢,你要是在書鋪裡頭,根本就連買紙張的錢都不夠呢。”
賣報的孩童,顯然都是精挑細選的。
雖然他沒幾乎都是不識字的,但是經過了簡單的培訓之後,一些基本的話術還是懂的。
反正就是依葫蘆畫瓢的把報社給的話術給拿出來使用嘛。
對於這些十來歲的報童來說,能夠從流民堆裡脫穎而出,就沒有幾個是傻乎乎的。
彆以為古人都比現代人笨,這根本就不符合常理。
隻不過是大家的見識不在一個層麵而已。
你把李世民和房玄齡這樣的人物放在後世,人家雖然可能做不到那麼高的位置,但是絕對也是遠超普通人的。
“這《大唐報》真的隻要一文錢?”
王誌堅忍不住接過了報童遞過來的報紙。
作為雅怡閣的一名說書人,王誌堅經常要跟各種書籍打交道。
隻是簡單的接過了《大唐報》,就知道這份報紙賣一文錢的話,鐵定是虧本的。
不要說印刷成本和其他亂七八糟的費用,單單購買紙張的花費,就已經不值一文錢了。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按照現在一文錢一份的價格,賣的越多就虧的越多。
所以第一版的《大唐報》,隻是限量印刷了兩千份。
秦協道準備依靠《三國演義》和《大唐報》上麵獨特的報道內容來先圈粉。
等到報社自己的造紙作坊順利量產之後,再慢慢的擴大銷量。
“沒錯,就是一文錢,買到了就是掙到了!”
報童看到王誌堅的反應,心中很是開心。
很顯然,自己又做成功了一單生意了。
對於這些報童來說,他們售賣《大唐報》是沒有基本工資的。
報社負責他們的一日兩餐,然後他們能不能掙錢,就看他們能夠售賣出去多少份報紙了。
每售賣出去十份報紙,就能額外的獲得一文錢的獎勵。
要是一天能夠順利的賣出去百來份,那也有市來文錢的收益。
真要是算下來,不見得比一般的匠人掙得少。
當然,要想一天賣掉百來份,可沒有那麼容易。
這個時代的人,識字率低的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