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山間的霧氣還未完全消散。
韓文、喬幼娘和喬老漢三人便早早地收拾好行囊,準備下山。
兩人帶著十幾隻野兔的麻袋,喬老漢則背著沉甸甸的五十斤玉米棒。
三人沿著蜿蜒的山路緩緩下行,一路上,韓文眉頭微皺。
喬幼娘時不時地看看四周,眼神中透著些許擔憂。
因為,山下好像有很多的變化。
這才幾天沒下山了,就大不一樣了。
韓文和喬幼娘帶著這十幾隻野兔下了山,他們此行有兩個重要目的。
一是去請村子裡麵有名的木匠周有財和石大力兩兄弟,為他們重造房屋。
二是用獵物去換些稻穀。
山上除了玉米不能夠種以外,其他的韓文都能夠播種。
喬老漢平日裡經常把打獵來的東西都賣給賈大戶,這賈大戶可是小康村名副其實的大地主。
村子裡麵三分之一的地都是他的,租種他土地的人有三四十戶人家。
賈家,每年靠著收租就能獲得不少的糧食收成。
朝廷賦稅繁重,再加上要給賈大戶交租金,一年到頭,普通人家根本存不到什麼糧食。
而賈大戶呢,尤其愛吃野味,所以村民們抓到的野雞、野鴨、野兔子都會給他送去,隻為換些維持生計的糧食。
一下山,韓文就發現村子裡麵多了很多陌生的麵孔。
這些人衣衫襤褸,麵黃肌瘦,正漫山遍野地找野菜、挖樹根。
韓文看得出來,他們是從天北城方向來的難民,一路乞討。
一路艱難地尋找能果腹的東西,如今這股難民潮已經蔓延到了東陽縣全境。
喬幼娘看著這些難民,心中滿是憐憫,忍不住說道:“相公,他們好可憐啊,連口飯吃都沒有,還要四處逃難。”
韓文微微搖頭,神色凝重。
他也覺得可憐,但是他還是會無動於衷。
又不是聖人,救不了多少人。
“幼娘,我們管不了他們,還是先管好我們自己吧!這次的災荒這麼嚴重,朝廷肯定會出手的。”
這災荒之下,各種山匪勢力、造反勢力都在蠢蠢欲動。朝廷若是不出麵,遲早要暴亂。
說著,韓文催促喬老漢:“老丈人,咱們趕緊走,今天下來是來換糧食的,還有去找木匠呢。”
喬老漢點頭,對於韓文的想法,喬老漢是認同的。
難民這麼多,他們就算是有再多的糧食,那也是杯水車薪。
要是沒韓文這些糧食,他們父女兩個說不定也一樣。
頓頓忍饑挨餓,彆說是吃肉了,就算是吃飽都很勉強?
“好女婿,還是你有先見之明,下山的時候把上虎頭山的路給堵了。”
下山之時,韓文就已經想到了有人可能會尋去山上。
挖野菜,找樹皮之類的,說不定就上了虎頭山。
一路之上,放置了一些障礙物攔著,也能讓一些人知難而退。
不多時,他們來到了賈大戶家。
賈大戶家裡占地好幾畝,府邸都是用著上好的石頭建造起來的,氣勢恢宏。
門口此刻圍滿了來要吃的難民,還有一些幫工在忙碌著。
最近賈大戶家裡忙著收最後一波莊稼的糧食,所以招了不少人幫忙,每日管飯。
難民這麼多,餓極了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喬老漢熟門熟路地帶著韓文和喬幼娘走向後門,敲了敲門。
不一會兒,門吱呀一聲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