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名字,渾身一僵,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
“您說什麼?林、林旭?”
但凡是大胤朝的子民,恐怕都不會說他沒有聽過這個名字。
原因無他。
隻因為林旭正是先朝頂頂大名的太師太傅,官拜九卿,真正做到了大權獨攬,睥睨百官的地步。
那個時候,先皇的年紀都還很小。
林旭是先皇的父皇,也就是太祖爺,親自臨危授命,賜他為顧名大臣,讓他輔佐著先皇登基,打理政事。
也是因為如此,他與先皇,亦師亦父,亦友亦臣。
這樣複雜的關係,是林旭能獨攬大權的原因之一,也是給林家招來災禍的源頭。
其實故事都是老故事。
一個孩子當皇帝,在雖然正值,但掌控欲極強的顧命大臣手中,自然沒有什麼童年可說,每天睜開就是學政,學政,還是學政。
後來少年皇帝長大了,要奪回大權,那位顧命大臣卻無法正常放手了。
說是不甘心也好,說是擔心皇帝無法處理那麼多政務也罷。
總之,兩人產生了齟齬。
關係非常緊張。
後來,少年皇帝還是念著師生之情,沒有處理顧命大臣。
隻是那時的林旭,身體也不行了。
他在一個冬夜裡,病逝在床上。
少年皇帝等到他死後才肯清算林家,已經是對他這位恩師極大的關照。
因此,林家後代,不可能躲得過一身牢獄之災。
而林家祖父林畢之,其實是這位顯赫太師的庶出幼子。
說來也巧,也許是感到自己大限已至,更或許,是察覺到了小皇帝對他的不耐煩與恨意,所以林旭在死前,就將自己這位懷孕的小妾休了,逐出家門。
明著是休棄,逐出家門,實際是給了一大筆銀子,暗中保護。
林旭或許早已經知道,自己死後,林家不會有好下場。
他當了宰相三十餘年,身為顧名大臣十餘年,對國家儘心,對皇帝儘忠,他自問無愧於心,所行所慮,也皆是為了小皇帝與國家著想。
隻是改不了急燥嚴厲的脾氣。
所以,他會有此下場,他並不怪任何人。
隻是不想讓林家從此絕後,所以才想了這麼一個辦法,將那小妾送到蜀州老家,留了個香火以免絕後。
事實證明,他的猜測沒有錯。
他死後,林家遭遇清算。
所有人,或流放,或死刑,無一幸免。
而位於蜀州的小妾,將孩子生了下來,用林旭給的那一大筆銀子安了家,在管家的幫助下,養大了孩子,這就是林疏月的祖父,林畢之。
從那以後,林畢之就給家裡人定下一個祖訓。
那就是林氏子弟,不科舉,不入仕,隻需要一心做生意即可。
這件事,除了施韻柔和林北望,並無人所知。
他們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都很優秀,但為了守著祖訓,也一直沒許他們科舉入仕。
林疏月聽完施韻柔的這席話,一時間驚愣在當場。
她哪裡會想到,自己家祠堂無祖先的背後,竟然藏著這麼大一個秘密。
母親先前不告訴她,是為了她好,這一點她明白。
可是現在,為什麼又能告訴她了呢?
林疏月迷茫的睜著眼睛。
施韻柔擔憂的看著她,道:“你先告訴娘,你和那位裴大人,發展到哪一步了?”
林疏月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