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可是太子,不可能幾句話就被黃易給忽悠過去。
思考片刻,朱標反駁說道:“妹夫,即便如此,可大明權貴滿打滿算也就那麼多,你騙過一次以後呢?國庫缺錢是個長期的問題,下一次怎麼辦呢?”
“所以還是要找到真正的解決辦法。”
“你這個辦法,短期臨戰使用還行,等等……記得史書上學過的大唐渭水之盟,好像就是這樣搜刮了全城的權貴。”
黃易尷尬的笑了,“兄長學問真好。”
朱標白了一眼,“沒讓你誇我,讓你說個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要這些歪主意,治國需要正道。”
黃易歎息一聲,“正道?正道就是等!”
等?
黃易點頭說道:“沒錯,漢武帝北擊匈奴,耗儘了三代人攢下的基業,才完成了擴大版圖的壯舉。這就是正道。”
“你想三代人的事情,一代人做完,那隻有出奇謀。”
朱標不解的問道:“為什麼?真的要三代人?”
黃易雙手一攤:“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做個最簡單的計算,糧食一年收一季、兩季,百姓留下口糧,其餘繳給國家做農稅。國家屯糧備戰、備荒。”
“山石草木這些是建築材料,也得一年年辛苦開采,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山移到城裡吧?”
“衣服布料、鹽鐵……統統得一年年的收獲。”
“沒有多年的積累,國庫能充盈嗎?”
朱標歎息道:“大明立國十三年了,年年征戰不休,每年國庫積累點東西,一戰就全給耗光了。甚至有些災年,內憂外患,國庫還得虧空出去一些。要按這麼攢下去,還真得三代人。”
黃易笑道:“治國跟持家差不多。治國是充盈國庫、讓百姓都過上好日子。持家是攢點家底,供孩子吃飯穿衣,將來給娶個媳婦成家立業。”
“於一個家庭來說,你想一夜暴富?隻能靠搶!”
“有道是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就是這個道理。”
“什麼來錢最快?坑蒙拐騙。”
“一個國家也一樣,你嫌自己累年發展太慢,那就向外征戰掠奪財富。”
朱標白了一眼,“妹夫,好戰必亡。”
“誰說的?”
“聖人書上說的。”
黃易反駁道:“不對,聖人早就死了,死了上千年。是教你這句話的先生說的,他也是照著書冊解釋的,或者聽他的先生講述的。”
“你有沒有想過,千年時間,需要通過三十多人的口耳相傳,若其中有一個人曲解了聖人的意思,是不是就傳錯了?”
“然後呢?傳到最後誰還知道聖人真意是什麼?大多數都是最後一位老師的個人理解。或者是你自己望文生義的理解。”
這個……
朱標愣住了,他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難怪父皇讓我找他聊聊讀書的事,原來不是所有人都對典籍奉若神明的。
黃易叫來了家裡所有人,學徒、管家、護衛、車夫、甚至包括三歲的朱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