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兒子講述的思路,再看最後那個巨大的數字,老朱也明白了。
“百多萬人?”
老朱滿意的說道:“我朱家人丁興旺,好事。”
朱標卻皺眉道:“不,書冊上不是朱家最終人數。而是十代以後,朱家身有爵位的人數。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那些五世之後已經成為平民的朱家子孫,並未計算在內。”
“如果把所有人都計算在內,這些人數至少要翻一番。”
老朱依然沒意識到問題,反而大笑起來,“朱家子孫遍布天下,江山可永固矣。”
朱標按住了父親,“不,這本書的意思是,如果真是這樣,大明十世必亡。”
什麼??
“混賬!那小子敢詛咒我朱氏皇族?”老朱大怒。
朱標卻認真的說道:“父皇,不是詛咒,而是事實。”
什麼事實?難不成他能看透未來?老朱不服。
朱標解釋道:“不需要看透,完全可以計算出來。”
老朱皺眉道:“好,那你計算給我看。”
朱標分析說道:“父皇,我大明的稅收,除了那些用於軍備和建設的,大部分的錢款都花在哪裡了?”
“當然是給天下臣工發薪俸了,還有每次大戰的撫恤,日常征兵等等。”這是老朱的工作,他太熟悉了。
朱標問了一個問題:“那您可知道,現而今我大明的官民比例是多少?”
老朱沉吟道:“大明立國日短,人才緊缺,科舉未開,很多地方都是一人身兼多職。現在全國有人口大概六千萬,官員也不過三萬人。”
“所以官民比例約為一比兩千。”
朱標點了點頭:“官員不事生產,也就是說,兩千個百姓交的賦稅,可以養活一個官員。”
老朱讚成道:“可以這樣計算。”
朱標接著計算:“如果算是勳貴、親王、皇子、王子、公主等勳爵呢?雖然這些人加起來不足三萬,但這些人的俸祿比地方官要高。兒臣以為,他們可以當三萬官員。”
老朱點頭讚成,“可以。”
“所以就是六千萬百姓,養活六萬官員、勳爵權貴,一千人交賦稅養活一個人。”
朱標沉聲說道:“那麼十代以後呢父皇?即便是人口翻一翻。可按照這本書冊的計算,單朱家子孫還在食封爵俸祿的就有一百多萬。如果算上官員,恐怕整個權貴階層不下二百萬人。”
“一億兩千萬人養活二百萬權貴,也就是說:六十個百姓的賦稅養活一個權貴。”
“父皇,您是清楚的,即便是按照最高的田畝產出,六十個人所交的賦稅,也養不了一個官員一年的開支。”
“介時天下必亂!”
老朱沉默了,他想起了自己早年時候的一句民間童謠: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天三頓打,不反待如何?
按照這個計算,大明十代以後就會步故元的後塵?
朱標沉重的點頭:“國事方麵,妹夫從不開玩笑。”
老朱眉頭緊鎖,硬聲說道:“不,我要找人論證一下,不能隻聽他一個人的。”
於是老朱召來了李善長、六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