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就是國有道,百姓投之;國無道,百姓棄之。”
“讓百姓跟著大明吃糠咽菜、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年年戰亂?生死都不由自己,敲骨吸髓的供養朝廷權貴?你看得下去嗎?”
“你也看到了,關中是真的把百姓當人的!”
“大明,無論是燕王還是秦王,一個個把口號喊的震天響,可實際呢?誰真正把百姓當人了?”
夏元吉再次沉默了,是啊,如果燕王真的愛民如子,那就不會派自己過來談判。說白了他還是為了維護朱家的朝廷。
“唉……該死的政治!回去我就辭官。”
辭官?
呂秀才笑了,“燕王不會同意的。”
“我辭官歸隱,不是投效關中,他也不允?這等朝廷,全都在玩弄肮臟的政治,就不該存續!”夏元吉抱怨道。
呂秀才嗤笑道:“恰恰相反。您如果是投效關中,他燕王朱棣不敢阻攔,否則師父一封信他就得親自禮送你過來。”
“反而是辭官歸隱,朱棣不會同意的。”
我……
夏元吉想罵人,但又能罵誰呢?
如果自己辭官改投關中,勢必要背上一個叛臣小人的稱號,一生的汙點。
每次來關中,夏元吉見了師父都是欣喜,唯獨這次心事重重。
於此同時,燕王府收到了夏元吉的書信,燕王朱棣跟姚廣孝坐在一起商議。
“老二真無恥,他不僅想留住百姓,還想借助百姓撈一筆?他早晚要死在自己貪財上麵。”
“軍師,我們不能學他,留住百姓是為了大明,可也不能拿百姓當工具,良心得有。”
“您看有什麼其他辦法嗎?”
姚廣孝手上的念珠顫了顫,歎息道:“殿下,無論我們學不學江南,恐怕都挽回不了人心了。”
“為什麼?”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關中一張告示,天下百姓蜂擁聚集,全是為利。但凡我們出麵阻止百姓發財,那就是百姓的敵人,民心已失。這是關中的陽謀。”
朱棣眉頭緊皺,“難不成我們坐視不理,等著百姓全都投靠關中?”
姚廣孝微微一笑,“原本這等陽謀的確無解,但現在江南的做法,反而讓我們有了機會。”
哦?說說看。
“我們無法跟關中正麵硬剛,但卻可以把矛盾轉移到江南。他江南不是想官方組織修路嗎?倘若要做成此事,那工地上必須全是官府組織的人,不會留下散工百姓。”
為什麼?朱棣沒太聽明白。
和尚笑了,“您想啊,江南朝廷派人監工,肯定會克扣百姓的工錢、糧草。這幫人吃住都很差。”
“倘若工地上有關中自己招募的散工,待遇是一日三餐、一天三十文,那江南組織的工人會同意嗎?要不了幾天就要爆發民變。”
朱棣點了點頭,“沒錯,有道理。”
姚廣孝自信的說道:“如果我們不參與,那麼關中隻能全部從江南招募工人。既然如此,乾脆把整個工程都給他們算了,我們江北不參與。”
什麼?為什麼?那豈不是眼睜睜看著老二大賺一筆,他們會越來越強的。朱棣表示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