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工人紛紛湧到官府,吵著不走,誓與工地共存亡!
洛陽官方快馬報給長安,這怎麼整?
情況出乎長安的預料,呂秀才來找師父拿主意。
“師父,咱們已經跟江南簽署了協議,倘若收留這些散工,而且待遇比江南還高,那咱們就違約了。”
“但現在百姓群情高漲,我們強勢趕走他們,似乎也不妥……”
黃易感歎道:“百姓挨餓太久,好不容易有個吃飽飯的路子,就像救命稻草一樣,當然不願放棄。”
呂秀才嘲諷道:“如果大明都是這樣的百姓,那咱們還費什麼勁?多修幾條路,他們還有人嗎?”
黃易笑了,“你小子,飯要一口口吃,眼下關中的財力有限,最多能養活二十萬人。大明幾千萬人口呢。”
“師父,那工地的百姓?”
沉吟片刻,黃易想了一個主意,“這樣吧,工程我們不能違約。但真心願意一直幫關中修路的百姓,可以答應他們,讓他們入洛陽戶籍,給他們分地落戶。”
“如此我們就不算違約。而且他們有了安身立命的土地,也就不會再留戀工地的待遇了。隻需要勤勞耕種兩年,憑自己的雙手也能頓頓吃飽。”
呂秀才眼前一亮,“對呀,我們關中和洛陽人口不多,正好趁機收攏人口。”
“而且這道政令還有個好處,那些原本在大明有田畝家園的,自然不會選擇留下,但那些無業遊民、無牽無掛的,就沒有任何顧忌了。”
“如此一來,無論是江南還是江北,他們都沒話說,我們擄走的又不是他們耕地的百姓,流民在他們眼中是負擔。”
負擔?
黃易搖了搖頭,“不,你不能按關中的情況去分析大明。如果你深入過大明的朝堂,你就會明白,適量的流民對他們來說是有利的工具。”
工具?
“沒錯,正是因為天下有足夠的流民,所以朝廷可以要挾其他人。”
呂秀才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你不乾,有的是人乾?”
正是此理!
“師父,既然如此,那他們肯定還會派人來跟我們饒舌,弟子是不是去一趟洛陽?省得他們再來煩您和師娘?”
黃易哈哈大笑道:“秀才,不用事必躬親,你現在是關中宰相,一身本事圓融不少,該學會培養人才了。”
“這次的事,就不是個講理的事。用不著你出麵。”
“展堂不是在洛陽嗎?讓他去!”
他?
“師父,老白他是個武將!”
“武將?讓武將來做文臣的活計,豈不是更方便不講理?我看誰敢跟展堂講理?你信不信,展堂敢帶著迫擊炮去談判。”
額……不信,他是虎,又不是彪!
好,賭十兩銀子!
賭就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