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坐火車的規定,買票的時候,需要掏出身上的銀子或者銀票,說清楚身上所帶銀兩財貨,然後被記錄在車票上麵,下車的時候如果有丟失,火車上有捕快,會負責找回。”
“下車驗票的同時,也會再次點驗錢貨,多了少了都不行。”
“沒錯,這樣做雖然繁瑣了些,但好處太多了,大家都儘量少帶貨物和銀兩,減少點算的時間。”
“是啊,不僅能杜絕車上的小偷小摸,而且還能懲治貪官呢。”
貪官?
老朱好奇問道:“坐個車,跟貪官什麼關係?”
眾人哈哈大笑起來,“貪官汙吏也要坐車,他們坐車一樣要查驗錢貨,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敢帶太多銀子出門,否則會被懷疑錢財來源,這如果讓禦史台查到了,輕則罷官革職,重則下獄論刑!”
老朱不以為意,嗤笑道:“小手段罷了,貪官如果想帶銀子,有的是辦法,請個家奴代掌,或者官商勾結,到地方再取用即可。”
喲,這老爺子不是一般人呀,什麼都懂。
眾人紛紛驚呼。
然後有人再次開口解釋:“無論是誰代掌,都是要實名購買車票的,比如從洛陽帶上銀票,然後去長安套現花費,總歸是有個票據證明的,想查證並不困難。”
“不過火車畢竟是為了百姓出行,不是為了專門查貪官的,所以隻是一種乾預手段罷了,不會故意跟誰過不去。”
老朱點了點頭,“是啊,曆朝曆代,貪官從未斷絕過。”
有人附和道:“可不是嘛,哪怕是大明洪武皇帝大殺四方,也沒能殺把貪官殺絕過。”
哦?
聽他們提到了自己,老朱來了興趣。
“你們也知道洪武皇帝?”
“嗨,看您這話說的?天下誰人不知皇帝?雖然是分屬關中和江南江北,但都是大明子民,連關中大都督也是皇帝的女兒呢,逍遙侯也是皇帝冊封的,誰人不知道。”
老朱意味深長的看了黃易一眼,然後再次問道:“那你們說說看,是江南朝廷好,還是關中好?”
聞言,眾人罕見的沉默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全都驚訝的看向了老朱。
老朱皺了皺眉,然後朝黃易問道:“是你故意安排的吧?”
黃易聳了聳肩,“我哪有這麼大本事?”
“諸位兄台,我嶽父從江南來的,他對小弟夫婦定居關中有些看法,所以請諸位據實相告,也算幫幫小弟。”
眾人哄堂大笑。
有人拍著老朱的肩膀說道:“老爺子,你誤會了,我們不認識你這女婿。”
“大家不回答你,是覺得不可思議,你這個問題,隨便去問一個三歲孩童都知道是關中好,為何您老人家竟然不知?”
“沒想到您是江南過來的大戶,這樣就說得通了,您老人家肯定是受了京城朝廷的蒙騙啦。”
蒙騙?什麼意思?
“嗨,很簡單,大明朝廷整天喊著為天下百姓雲雲,最後呢?可有讓天下百姓吃上一口飽飯?”
“沒錯,若不是逍遙侯從南洋帶回了高產良種,江南沒那麼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