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們忙著呼朋引伴決定去留,百姓們則擔憂自己的錢財拿不到手怎麼辦?
那些清水衙門的清貧官員自然是不會走的,我們隻想當個安穩小官度日,又不禍害百姓,沒做過什麼惡事,改朝換代也不會清算我們吧?大明換成關中而已,有什麼區彆?
但有些家產的,特彆是有田畝的人,他們艱難的做著抉擇。
關中打過來,聽說要均田,那我們這百畝良田、千畝良田,轉眼就被人家瓜分,變成了人均五畝。
可如果跟著大明南下呢?依然要放棄了好不容易掙來的大片良田,不同的是,跟隨去南越,將來打下地盤之後,還可以再次擁有過人的田畝,甚至更多,畢竟是從龍之功。
聽說南越那邊稻子一年三熟?糧食產量足夠高……
想到這裡,有人就心動了。
但也有人覺得不劃算,跟在出去開疆拓土可是有風險的,萬一戰場犧牲了呢?萬一分不到田畝呢?
即便是分到了新的田畝,能跟我繁華的江南比嗎?
所以更多的人不願背井離鄉。
真正去洪武門報名的,除了皇帝商量好的死忠們、親眷們,還有就是家產豐厚的各色人等。
眼看著洪武門前排起了長龍,有一長髯中年儒者大步來到報名處,直接掀翻了報名桌,破口大罵:皇帝昏庸無能,祖宗基業豈能放棄?大丈夫縱然戰死,豈能被嚇死?
罵完了皇帝,又大罵逍遙侯背主之臣,大逆不道……
好嘛,所有人都驚呆了,這位是誰呀?
但為官的都知道這位爺,翰林院首尊、文學博士方孝孺,天下有名的賢士,讀書人心中的偶像。
所以大家不敢上前驅趕,隻能派人趕緊報之皇帝。
朱樉聽說之後,歎息道:“真正的忠臣良將,可惜朕無緣擁有了。”
“罷了,傳令禁軍,派人阻攔即可,不可傷到方大人。洪武門多開幾個登記處,儘快完成登記。”
“另外,派人去方大人家裡,請家人過來把人勸走。”
勸走?
方孝孺在翰林院是首座,說一不二。在天下讀書人中也是魁首,家人更是深受影響,縱然不認同他的觀點,也不敢上來反駁的,更彆說勸走了。
最後還是錦衣衛派了個無名小卒,將人打暈送回去,並且叮囑家人在酒水飯食裡麵加點料,讓方大人好好睡幾天,這才解決了問題。
原計劃三天後起行的,這是為了給要走之人一個搬家準備。
但計劃沒有變化快,消息傳出,百姓們不乾了,無數存了銀子的百姓紛紛朝京城湧來,他們不關心大明會不會解散,他們隻關心自己的銀子能不能取回?
當初長安錢莊事件,讓江南的百姓不再信任關中朝廷,轉而信任大明朝廷開的江南錢莊。
可誰也沒想到,這才一年不到,江南錢莊的確沒倒閉,可大明朝廷竟然要舉家搬遷出海?那誰來給我們兌現存銀?
“傳令,京城登記過的人員,兩個時辰之內火速登船,遲來者不侯。”
“命令應天府城防軍開辟城中到江北的通道,拖住百姓!”
皇帝朱樉慌了,可更糟糕的是,昨天登記那群人,家產還沒清點完畢,錢糧細軟還沒裝船呢,兩個時辰怎麼夠?